奔波六年寻“阳光”

   2023-04-12 互联网3920
核心提示:猴年的春天刚刚开始,镇江阳光制氧设备有限公司的第一台制氧机下了流水线,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新厂区正式投入生产,公司终于迎来

猴年的春天刚刚开始,镇江阳光制氧设备有限公司的第一台制氧机下了流水线,占地2万多平方米的新厂区正式投入生产,公司终于迎来了收获的一天。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一天,公司总经理杨光已经付出了将近6年的心血。 1986年杨光从苏州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盐城计划经济委员会做文秘。几年后,全国下海经商高潮到来,不甘寂寞的他主动请缨,担任盐城工业贸易实业有限公司的经理,负责华东地区的汽车、钢材等贸易活动,在这段时间他有机会结识了很多外商。 1998年,杨光又“不安分”了,他想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当他辞掉国企这份很好的工作时,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因为这不仅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还有可能被“海水”淹没。“有人下海给呛了,我就是不怕呛。”杨光当时是义无反顾的。 凭着多年与外商打交道的底子,杨光来到北京的美国环球空气分离公司代理处,从事空气分离机销售代理工作。工作不久,杨光发现空气分离制氧机在中国有很好的开发前景。与传统的氧气瓶和氧发生器相比,空气分离制氧机采用物理原理,直接从空气中提取氧气,无须原料仅耗电力,安全又经济。 经杨光调查,国内90%的医院用的是氧气瓶,都有更换的可能,再加上家庭使用,制氧机的市场十分庞大。而国内只有纯进口的制氧机,如果自己进口原材料再进行组装生产,销售价格可以比纯进口的降低50%以上,更能满足中国目前的市场需求。有了这个想法后,杨光立刻付诸行动,他争取到了去环球公司总部学习技术的机会,在美国洛杉矶的8个月中,杨光不仅学到了制氧设备的先进技术,还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并为今后进口原材料打通了渠道。学成归来,杨光毅然放弃公司每年8万元的年薪,开始自己的漫漫创业路。 办公司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医疗器材生产公司,国家对医疗器材生产企业审批的条件极为严格。为了拿到《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产品生产制造认可表》,杨光往南京跑了不下几百趟,“人都脱了一层皮”。有时因为申请材料中一句话不完整,就得折腾上好几次。说到这里,杨光对镇江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赞不绝口,“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药监局给了我很大帮助……没想到政府的服务竟是这么到位,镇江确实是投资的好地方。” 所有的合法手续直到2003年12月份才全部办妥,此时全国医疗制氧设备进口代理商和生产商只有4家。杨光的事业真正开始了,去年年底他在报纸上做的广告初显成效,不断有医院和他联系采购制氧设备,南京、苏州、无锡、辽宁、新疆等地近20家医院和阳光公司达成订购协议。 “如果没人帮忙,我保守地估计今年的销售量有1500万,但如果有投资商或有关部门能给予适当扶持,销售量有望突破4000万。”杨光告诉记者,“现在期盼的就是能快点扩大生产规模,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做出一定影响,把牌子打响。毕竟创业容易守业难埃”最后记者请杨光谈谈创业的艰辛,他开玩笑道:“现在不说了,我老婆说等我把企业做大,可以把这几年的酸甜苦辣出本书了。”说着,杨光摘下一直戴在头上的帽子,没想到今年刚40岁的杨光头顶上的头发已经很精贵了。“瞧,这就是最好的说明。” 点评:放着安稳的岗位不干,而主动跳下“海”接受浪潮的洗礼,杨光的决定是很有勇气的。“我就是不怕呛”,这是他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信念。并且,凭着这种执着,他最终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灿烂“阳光”。朱朱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