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影盛视总裁龙丹妮:挑战是人生乐趣所在

   2023-04-12 互联网4210
核心提示:  转身者龙丹妮  职业生涯16年,她四次谋变,每次都是提前碰壁,然后更早转身。  中国周刊记者 邓艳玲北京报道  嫩黄色

  转身者龙丹妮

  职业生涯16年,她四次谋变,每次都是提前碰壁,然后更早转身。

  中国周刊记者 邓艳玲北京报道

  嫩黄色的平底休闲鞋,露出脚趾;乞丐款牛仔裤,缀补着大面积的蓝色亮片,裤脚随意挽在脚踝处。

  眼前这个小男孩般嘻哈打扮的龙丹妮,怎么看都不像是拥有三个“龙总”身份的人:华影盛视总裁、天娱传媒总经理、湖南卫视副总编辑。

  她喜欢这种舒服自在的感觉。

  “为什么这么喜欢创新?这是天性吧,不这样我就不舒服自在。”她歪着头,有些调皮地笑了。这也不像一个36岁女人的动作。

  “艰难”的跳槽

  她的新办公室在25层,位于北京双井附近的乐成中心。从一整面墙的落地窗望出去,视野开阔,没有高楼大厦阻挡视线。这在繁华的CBD地带,并不多见。

  就在这层楼的另一处设了一个舞台,几十个有着当电影导演梦想的年轻人,正在展示自己的作品和故事构想,试图取得一个拍摄1000万元投资贺岁片的机会。

  这是龙丹妮担任华影盛视总裁烧的第一把火——《我要拍电影》,号称国内首档平民导演选拔活动。让普通人也有机会当导演去拍电影,这个听起来有些疯狂的点子,就来自龙丹妮本人。

  还就有人买她的账,报名参加海选的有8000多人。非但如此,前金马奖主席焦雄屏、奥斯卡终身评委邬君梅等人也坐镇评委席,一丝不苟地点评。

  被称为“台湾电影教母”的焦雄屏,提起龙丹妮,不由称赞:“很了不得,前些天她到台湾来,电影、电视、音乐行业的人都争相传送消息,都说希望有机会和她合作。”

  欣赏龙丹妮的不止焦雄屏。半年前,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和湖南广电“一哥”欧阳常林,就曾为了她“争”得不可开交——一个要出3000万“挖”她,一个要用老感情“留”她。那时,她提交辞职信的消息已向外界公开,外界前来询问,她不置可否,但动向却迟迟未见公布。

  最终的结果是,她的老东家湖南广电和盛大网络合作,共同投资6亿元成立一个新的影视制作公司——华影盛视,盛大控股,由她出任总裁。此外,她还继续担任天娱传媒总经理,继续保有湖南卫视副总编辑的身份。

  这次合作的投资顾问易凯资本CEO王冉告诉《中国周刊》,确切地算起来,华影盛视公司从有想法到最后成立,只用了十多天的时间。这十多天,正是龙丹妮跳槽风波最盛的时刻。

  王冉见证了整个过程,他说,为了挽留龙丹妮,欧阳常林多次亲自到上海、江苏找陈天桥推心置腹地交流。欧阳常林的前任——现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的魏文彬也再次出山,亲自对龙丹妮进行挽留。

  最后,两边决定成事为重,达成合作共识,不再强调龙丹妮到底是谁的人,只要能把共同的事业做起来就好。

  “你什么时候见过陈天桥进入一个新领域时与外人合资?湖南卫视那边就更不用说了。截止到半年多以前,国有广电的思路基本上还都是合作就要控股,并且最好是别人出钱自己出所谓的资源,‘空手套白狼’。而在这次合作中,湖南广电不仅在股权比例上相互理解与妥协,还拿出了真金白银。”王冉不无感慨地说。

  消息传出的时候,龙丹妮的老友——湖南卫视《快乐无极限》制片人吴娈很替她兴奋。他尤其提到3000万元的“转会费”,“是具备划时代的标本意义的!”

  在吴娈看来,这表明“电视人才真正走向流通领域,走向市场”,市场可以对龙丹妮标价,这也就意味着其他电视人也终于可以像其他领域那样,到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价值了。

  “我不知道这个消息是怎么传出来的,被夸大了。”面对《中国周刊》记者的当面求证,龙丹妮予以否认,“其实没什么,以前没人做事,现在有人这样去做了,无非这么简单”。

  在别人眼中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杆,在她看来,只是像吃饭一样,再平常不过。

  同样的事,做多了,自然也就不会觉得有多新鲜了。对于龙丹妮而言,工作平台的重大转换,在此之前已经上演了三次。

  从2000元到600元

  第一次换工作,发生在1995年。她参加工作刚满一年。

  1994年从浙江传媒学院播音系科班毕业后,本是长沙人的她,追随爱情到广东沿海阳江电视台,成为一名音乐节目主持人。每月底薪2000元,这在当年已相当不错。

  台长其实很器重她,当她提出要离开的时候,台长特地问她,为什么要走。听说她想要当制片人,还帮她分析,她想做的一档节目制作费至少是一两百万,很难找到。

  丢下一句“我也要去试试”,龙丹妮就回到了长沙,去捧那底薪600元的泥饭碗——湖南经济电视台(以下简称经视)当时除了台长欧阳常林有编制,其他人都是体制外聘用。

  龙丹妮压根就没想到月薪这档子事,那个时候的她,脑袋里充斥的是:啊,居然可在周末黄金档做自己想做的节目,还是直播!

  在阳江,她有机会看到境外电视,当看到综艺娱乐节目时,“和大陆的完全不一样,真的娱乐,真的投入,真的开心”。而那个时候大陆最受欢迎的节目是《综艺大观》,人在台上演,观众坐在台上看,然后鼓掌,很少互动。

  这对龙丹妮的震撼非常大。在阳江的一年,她收集所有能收集到的境外节目琢磨,为什么这些节目这么受人追捧。

  到后来,她也想自己实践一把。但是,当时沿海的价值观是赚钱为本,电视台也少有人真心去做节目。龙丹妮有劲使不出来。“那个时候刚刚大学毕业,非常有理想,就想在这个行业有所突破。”

  在她郁郁不得志的时候,湖南经视“适时”成立了。

  就那么巧,那时她正好回长沙探亲,看到了湖南经视的公开招聘广告,她去了。“都是年轻人,台长也很年轻,直接领导也很年轻,大家能聊到一块,有话题,兴奋。”

  还有什么比“他们想做的事情跟我想做的事情是一样的”更有吸引力呢?龙丹妮毫不犹豫地听从内心召唤,回到长沙。

  这意味着放弃体制内的编制。不过,直到现在,龙丹妮对编制都没有什么概念。

  “那时大陆的娱乐节目完全是空白,随便撒一把种子都可以长出丰硕的果实。有大片的空间任我们发挥,任我们填补。”

  刚刚大学毕业的龙丹妮那个兴奋啊,摩拳擦掌,可着劲儿去播种。

  从1996年到2006年十年间,龙丹妮像一个节目创新永动机,《幸运3721》、《真情对对碰》、《完美假期》、《绝对男人》、《越策越开心》、《明星学院》……“那时候就是那样,每次没个新点子,每年没个新节目,就浑身不舒服。”

  为了舒服,龙丹妮不知疲倦。她的拼命在湖南电视界非常吓人——“白天满负荷工作,晚上抓节目直播到凌晨,结束工作去泡吧,泡到快天亮回家,白天接着去上班。”这是朋友描述她那个时候的状态。“第二天,你看到她,居然还是精神奕奕,像打了鸡血一样。”

  龙丹妮自己呵呵笑了:“没那么夸张,但的确睡觉很少。那时候也年轻,真的对什么都好奇,觉得什么都新鲜,都想去了解,其实我现在也是。你会觉得时间拿来睡觉是吃亏了。”

  她泡吧时很少喝酒,她喜欢在那里和别人交流,听他们的想法,尤其是对同一件事,听到不同人不同角度的看法时,她会觉得特别兴奋,然后会想办法把这些东西放进自己的节目中。

  后来,当她碰到陈天桥,听他说起对娱乐产业的理解,顿觉豁然开朗:“对于娱乐产业,原来还有除了自己已经掌握的另外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角度去看,去解读。”陈天桥触动了她的心。

  从地面到卫视

  湖南经视是个地面频道,一开始,龙丹妮很满足于让湖南几千万人开心,认为抓住这个市场就行了。不过,等到湖南广电承办金鹰节,她意识到自己要变了。

  金鹰节的巨星演唱会在湖南卫视播出,面向全国观众,但是由她负责做。做了一届之后,她发现,把握全国观众,和过去有很多不同之处,自己在这方面有些落后。

  龙丹妮不甘心了。金鹰节之后,她开始尝试让每一个娱乐产品都能有更多的市场接纳。这对她来说是新的挑战。龙丹妮发自内心地欢迎挑战。

  这样做的结果是,2006年初,她第二次图变。

  当时,湖南广电刚刚经历了“2005年超级女声”的巨大成功。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超女”的横空出世,不仅是娱乐话题,已经演变成社会话题。

  但只要是湖南人,都知道,“超女”的创意脱胎于龙丹妮在经视所做的《明星学院》、《绝对男人》等选秀节目。PK、短信投票这些关键环节的设置,干脆直接就是龙丹妮的原创。

  在湖南本土,2004年,由龙丹妮创办的《明星学院》的收视率,大大超过也在同年创办的第一届“超女”。“经视想点子,卫视捡漏子”,这句话在湖南电视观众中流传至今。

  2005年底超女论功行赏的时候,“超女”团队的很多人都得了巨额奖金,但龙丹妮没被想起。后来,龙丹妮曾回应:“就看领导会不会保护创作积极性了。如果若干次我们的劳动成果被别人利用,肯定会影响到创作人员的积极性,谁还会做新的节目?”

  2006年,湖南广电进行再次改革,对整个广电集团的资源进行整合,为了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将卫视定位做娱乐节目,经视则被定位做影视剧。

  决定一出,经视的综艺制作人才迅速流失。作为经视节目部主任的龙丹妮,为自己,也为团队,必须突围。

  就在这时,一直在密切关注经视发展的东方卫视,提出和龙丹妮合作,把经视《绝对男人》的好点子移植到上海,一起做一档全国观众都可看到的“男色选秀”节目,这就是后来的《加油!好男儿》。

  但,合作卡壳了。湖南广电的领导人认为这档节目将和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形成竞争,合作被否认。但已经开动起来的东方卫视的节目并没有停下,上海方面热情邀请龙丹妮。上海文广(SMG)的总裁黎瑞刚曾在公共场合表示,全力支持龙丹妮的工作,“谁不支持龙丹妮,谁就离开SMG”。

  两相对比,龙丹妮决定带着团队从湖南出走上海。当年春节后,他们去上海上班了。这场非同小可的人事地震,迅速引起了湖南广电高层的高度重视。

  经视台长吕焕斌上演萧何月下追韩信,赶到上海,暂时将龙丹妮带回来。有些在东方卫视工作的人,追不回了。

  当时的卫视台长欧阳常林一天数次出马对龙丹妮进行劝说。后来有一种不确定的说法,《越策越开心》拿到卫视播出,就是他留下龙丹妮的条件之一。

  最终,时任湖南广电局局长魏文彬亲自出马,千方百计地说服龙丹妮留下来,让她去了卫视并任卫视副总编辑。

  龙丹妮这一曲折的平台突围,在吴娈看来,实在是不得已为之。“丹妮是个温和的人,她只是想按自己心愿做事,后来的事实证明,当时湖南广电给她一个更大的平台完全是可以的。”吴娈甚至认为,如果龙丹妮不按自己心愿去“抗争”,说不定,“她现在还出不来呢!”

  龙丹妮不愿再对这一段回顾,“历史没法倒流”。

  平台解决了,龙丹妮开始大施拳脚,2006年《我是冠军》,2006年底《名声大震》,2007年《快乐男声》的总导演,她的能量藉此蓬勃而出。

  从制作人到经理人

  “我很幸运,三十多岁了,基本没有经过什么大挫折。”龙丹妮这样说自己。到了第三次谋变,她心里想什么的时候,适合她去做的事情就在前面等着她了。

  2008年9月,她从湖南卫视到天娱传媒——湖南卫视全资的子公司,从娱乐节目金牌制作人变身娱乐产业职业经理人。

  龙丹妮到天娱,并不是自己主动要求,是湖南卫视高层的安排。

  接到任命之前,十多年来不停在娱乐节目制作上创新的龙丹妮,也决定停下来。她觉得电视娱乐节目的空间已经不再大了,节目多了,观众已经被培养起来了,也变得挑剔。现在需要更深入理性地思考娱乐节目市场的新增值点。

  她一直在琢磨娱乐产业链延展的问题。“做了这么多年的节目,只是在做产业链上比较初始的部分,而选秀出来之后产生的娱乐经济,其实在中国还是空白点,价值没有真正发挥出来,而这个空间巨大。”

  她想:“选秀产生的价值空间远远高出了节目本身的价值,而且这些东西跟做娱乐节目是一脉相承的,我干嘛不做呢?”

  龙丹妮出身军人家庭,有哥哥姐姐,父母40多岁才生下她,对她的教育是爱加自由。从小她的点子就非常多,家里人会鼓励她,这也养成了她风风火火、想到就做的风格。

  龙丹妮每一次转换平台,在吴娈看来,“都是她在做事的时候,碰到了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事情的发展和体制之间不相融合必然产生的碰撞。走到了这一步了,就必定要解决了。”

  这一次,成为娱乐产业职业经理人的龙丹妮,首先为天娱新增了四大业务:一是无线增值业务,一是艺人的衍生产品,另外两个是影视剧投资和综艺节目开发制作。

  推出无线增值和衍生产品业务,让天娱有了更多盈利渠道。新增业务收入占到天娱总收入近40%.,支撑着天娱其他业务的运转。

  而影视投资包括《一起来看流星雨》、《窃听风云》,国内首部3D真人歌舞片《乐火男孩》,3D动画电影《齐天大圣前传》,还有《十月围城》……这一个个项目都是龙丹妮和天娱传媒在一年间努力的证明。

  但是,在天娱这个市场化的国资企业工作才一年多,2009年,龙丹妮第四次谋变。

  这一年,被龙丹妮称为“最艰难的一年”。

  “2009年快乐女声”由她负责牵头制作。这应该是湖南卫视选秀史上受到最多掣肘的一次。从拿到广电总局的批文开始,各种限制就层层加码下来,随着赛程的推进,计划不断变动:取消海选直播,每天播出时间规定只有一个半小时,不能放在黄金段,取消短信投票,评委也要约束……

  尽管后来,龙丹妮带领团队,采取“开门办快女”的方式,拯救了命运多舛的“快女”,取得了市场成功,但她已经在想,天娱的娱乐事业应该及早转向,如果选秀取消的话,还可以电视剧造星、电影造星……

  龙丹妮感到焦虑——那个时候,华谊正准备创业板上市,华谊和天娱的竞争又是业界不争的事实,从尚雯婕到陈楚生,天娱不断被华谊挖走当家艺人。无论资金还是管理,华谊的实力都远在天娱之上。

  天娱需要整合更多的资源,以及更多的启动资金。

  结缘盛大

  为了融资,上任天娱总经理没多久,龙丹妮就找到了盛大的陈天桥。

  其实,此前陈天桥早已联系过湖南卫视。从2005年“超女”风生水起的时候,陈天桥就已经意识到,湖南卫视在选秀节目中运用到网络游戏中的PK,他认定盛大和湖南卫视的气质是相符合的,都具有游戏基因:讲究规则透明、公平竞争、全民参与、积极互动,应该可以合作。

  2006“超女”结束的时候,陈天桥专门来到长沙,寻求双方在游戏和娱乐合作的契机。但当时的湖南广电正处于改革期,内部方向的调整更为重要,此番合作并未谈成,但他借此和湖南卫视的高层结成了良好的关系。

  因此,当龙丹妮找上门来,希望盛大注资天娱时,陈天桥欣然应允。可惜,这次合作还是泡了汤。当时湖南广电对天娱的策略是,希望能把经营性资产剥离,借电广传媒上市——不过,后来这次图谋也失败了。

  2008年的合作没谈成,却让龙丹妮和陈天桥惺惺相惜。

  到了2009年,陈天桥准备打造自己娱乐帝国的音乐王国时,他想到了龙丹妮。

  从陈天桥囊括了吃喝玩乐诸多消费方式的大娱乐经济中,龙丹妮也看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娱乐产业发展方向。而且,陈天桥还有足够的资源和资金让龙丹妮去占领这个空白点。这些对龙丹妮无疑具有致命的吸引力。

  反观龙丹妮在天娱,湖南卫视的一位中层告诉《中国周刊》,别看龙丹妮被外界称为“镇台之宝”,领导对她也非常重视,但她在天娱也并非一帆风顺,并没有大家想象的足够话语权,在某些项目的策划、预算等方面,也受到了诸多掣肘。

  龙丹妮在湖南经视的老友吴娈,与《中国周刊》记者谈到这个问题时,欲言又止,“我只能说,这件事牵扯到的方方面面的复杂利益,绝对超过所有传闻,但我身在其中,不能说。”

  易凯资本CEO王冉说,这次合作成立了一个新的公司,不涉及到旧有资产的评估,也不涉及人员的重新分配,从事的也是过去双方都不是很主要的业务,操作起来容易很多。

  尽管这样,陈天桥还是在新闻发布会上向记者表示:“我经历这场谈判所以知道,传统媒体去和新媒体对接,每一步都很难。”

  提起她还保有的传统媒体湖南卫视副总编辑的身份,龙丹妮回答得很干脆,“没有什么实际作用,我现在已经不怎么提这个身份了。”

  龙丹妮的名片上只有一个职务:华影盛视总裁。这是她唯一使用的名片。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