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创业实验室消息: 十几年前,山东烟台开发区流传着一个“四大怪”的民谣,其中一怪就是“开发区没老外”。然而,记者从烟台市开发区公安部门了解到,目前,烟台开发区已有1000多家外资企业相继涌入,1400名洋市民安居创业,其中许多人已取得永久居留权。记者采访了三位在开发区安家立业的洋市民,听听他们讲在中国的浮生故事。
收获三个“洋娃娃”
2月3日,记者在烟台开发区中兴艺品有限公司,见到了来自法国的菲利浦先生和他的中国妻子姜女士。在他们的工作间里,到处摆着手绘的法式地毯的设计图纸。姜女士说,每张设计图纸里都有几千个图案,里面哪怕是每一个细小的花瓣,都是丈夫亲手勾画出来,然后再经过手工编织,出口到国外,每平方米可卖到1000美元。
菲利浦来自法国的地毯之乡AUBUSSON,从事制毯这行已经40多年了。1992年,他只身一人来到烟台开发区创办了地毯公司,“刚来时,这里只有一个大商店,语言不通,外国人也少,没有可交流的朋友是最大障碍。”尤其是制毯用的羊毛、棉纱、染线,就连一把最普通的制毯用专业剪刀,也要从国外购进。令菲利浦先生欣慰的是,中国制毯工人的勤劳和聪明让他得到了另外一种创业的乐趣,“心灵手巧”,菲利浦用一句不太熟练的中文概括了他对中国工人的认识。
“除了地毯外,您来烟台开发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记者问。“地毯?”菲利浦一摆手:“那只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而不是收获。最大的收获是这三个‘洋娃娃’。”说着,菲利浦深情地看了一眼姜女士。
在他们的办公桌上,除了地毯图纸外,就是各式各样的孩子照片,“老大,法妮,8岁;老二,海米,5岁;老三,小不点儿,8个月。”说起孩子,菲利浦眉飞色舞。菲利浦刚到开发区时就认识了姜女士,她是开发区当时唯一一名法语翻译。1997年,菲利浦和姜女士结婚,相继生了两子一女,目前都在开发区一所学校上学。
“孩子们太贪玩了,菲利浦不但不管,反而鼓励,有时孩子半夜起来让他陪着玩电脑游戏,他和小孩子扎在一起玩儿。”姜女士抱怨。而菲利浦说,孩子们上小学就是要学会玩儿,在法国的小学里,孩子、家长、老师都不谈学习成绩,但是对于孩子的礼貌、教养、生活习惯等教育方面,却很严格。
“我很爱妻子,在家里,都是我做饭,一半是中餐,一半是西餐。”菲利浦俏皮地翻了一下眼珠:“没有办法,开发区是培养‘妻管严’的地方啊!” elab.icxo.com
1、凡本网注明“世界经理人”或者“世界创业实验室”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世界经理人”或者“世界创业实验室”,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凡注明“来源:xxx”作品,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版权属于原始出处单位及原作者所有,本网不承担此稿侵权责任。 3、欢迎各类型媒体积极与本站联络,互相签订转载协议。 4、如著作人对本网刊载内容、版权有异议,请于知道该作品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本网,否则视为自动放弃相关权利。 5、联系我们:contact@icxo.com;投稿邮箱:article@icxo.com,欢迎赐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