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里的创富故事:看看狐精鼠妖如何创富

   2024-01-18 互联网1230
核心提示:  《聊斋志异》里有个叫王成的落魄子弟,虽然名“成”,家业却不成。祖上是高官,到他手里却只剩几间破屋,唯一的床上用品就是

  《聊斋志异》里有个叫王成的落魄子弟,虽然名“成”,家业却不成。祖上是高官,到他手里却只剩几间破屋,唯一的床上用品就是一床给牛盖的草席。

  王成为何落魄?因为“性最懒”,而懒惰是创富路上最大的障碍。这样的懒人还有致富发达的机会吗?有人愿为他投资吗?我们且看。

  投资人:祖母级狐狸精

  投资计划执行人:落魄高干子弟王成

  投资金额:美容费40两金

  投资所得:600两金

  投资教训:在古代,市场需求也是转瞬即逝的

  投资心得:哪怕手里只剩一只鹌鹑,也要坚持

  创富初期:诚实不欺巧遇投资人

  一个盛夏的黎明,王成在村外破败园子里纳凉。王成不是盖茨,后者从来不注意地面的东西,而是想着赶快去创造财富,创造的比捡到的多。

  王成无富可创,只好去捡。这天有点不寻常,却见有金钗在草丛里闪光。捡起一看,是祖上的制品,看钗思往事,不胜唏嘘,正徘徊,却见一个老婆婆来寻钗。

  王成“虽贫,然性介(性格耿直)”,他将金钗还给老婆婆。从这里可看出王成具备的创富品质:诚实不欺。一件拾金不昧的善举让王成与老婆婆有了深入交谈的可能性。婆婆夸奖了王成小伙子,再交谈下去,却得出这么一条信息:老婆婆是王成爷爷的旧情人,一只狐狸精。那年头,封建官僚爱上狐狸精也不奇怪。

  好,攀上亲戚了。狐狸奶奶给了王成一笔脱困资金,就是那只金钗,用它换来了数石口粮,解决了生存问题。王成虽穷,却不傻,他马上吩咐媳妇不要歧视狐狸奶奶,而是要像服侍婆婆一样服侍她。

  小结:归还一个金钗,轻而易举,王成却不因善小而不为,取得投资人好感。

  王成能成,还得谢谢他爷爷积德。他爷爷有外遇,有情债,情债就是情缘,情缘就是人缘,人缘就是人脉,所以,你一定要积累好人缘。积德不一定发财,但发财一定要积德。

  创富遇挫:贩运大亏只剩一只鹌鹑

  生存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发展问题。狐狸奶奶从王爷爷给她的脂粉费里头拿出四十两金,让王成投资葛布。因为此时京城葛布价格飞涨。投资人狐狸奶奶做了一个判断:葛布上涨势头最多维持六七天。她对这次投资收益的预期是:可得微息。

  王成运着葛布上路了。然而到半路却下雨了,如果是久经考验的生意人,肯定会冒着风雨日夜兼程去争高利,王成不具备吃苦耐劳的品质,居然在客店住下,休市了!任葛布价格的线路一直往上扬,他却无任何作为,等天晴才上路。

  但市场行情瞬息万变。王成赶到京城郊外时,还听说葛布价格是平常的三倍。可第二天赶到京城,从旅店老板那里得到信息:葛布收购已完毕,价格大幅滑落。为了不被套牢,王成只好贱卖手中货物,得30两金,亏10两。收益是-25%。接着,王成遭更大打击,剩下的30两金失窃。旅店住客都劝王成告到官府去,王成却说:这是我的命,与老板何干?老板感激不尽,赠给王成五两金作为回家盘缠。

  从这时开始,因为王成品格的感召,旅店老板成为他的投资参谋人。老板劝王成改变投资品种,因为葛布市场消失了,另一个市场出现了:斗鹌鹑市场。当时京城兴起斗鹌鹑之风,鹌鹑价格疯涨。王成转入竞技业或博彩业,将老板赠与的盘缠全盘投入这个新兴市场,购买了一笼子鹌鹑。

  然而,老天爷又来干涉王成的投资计划,鹌鹑一只只死去,最后只剩一只。王成的创富路程似乎到了尽头。然而,老天爷的毁灭计划可能也是淘汰计划,让你认识到哪一只才是精英产品。因为,旅店老板说:剩下的这只鹌鹑是“英物”。其它的鹌鹑是被这只“英物”啄死的。

  小结:王成虽懒,但心理承受能力强,在逆境中敢于担当最差的后果,不归罪于人,赢得的不只是好感,还有感激。在他大度的感召下,旅店老板也变得大度了。因为这一点,他得到了最好的投资军师。同时,他能坚持,哪怕只剩一只鹌鹑,也要坚持。

  创富结局:产品过硬还得善于讲价

  这只英勇善斗的鹌鹑成为王成的生存资本。每日街头决斗,屡战屡胜,半年下来积累二十两金。一次次的胜利说明,王成手里的这只鹌鹑,不只保本,还可进取。现在要等待的就是更大的冒险机会和进取时机。

  机会来了。一位王爷爱斗鹌鹑。这是个机会更大的市场,王爷斗鹌鹑的级别必定非同于街头斗鹌鹑,其盈利必定也是王爷级别的。王成带着他的鹌鹑和军师去了。

  鹌鹑间的博弈开始了,王成的鹌鹑锐不可当,秒杀了一名名对手,最后王爷拿出战斗力最强的玉鹑,厮杀百余回合,玉鹑败北。最高级别的市场博弈说明,王成手里的产品是最优秀的,值得投资和拥有,钱多人不傻的王爷提出要收购王成的鹌鹑。

  人与人的博弈开始了。产品虽过硬,但抛出去卖个好价,还得讲究谈判技巧。王成的谈判中介就是那位旅店老板。老板嘱咐王成:每谈到一个价位,就得看中介,中介不点头,就不要答应。王爷开价:二百两金。王成开价:千两。接下来的利润空间就在二百两与千两之间盘旋。王成减价:九百两。数次博弈,王爷加价:六百两。王成心动,看中介,却不点头。王成再也撑不住了,于是抛货:算我亏,六百两卖给你吧。欢欢喜喜拿了六百两金,旅店老板却说:再坚持一会,八百两金就到手了。

  王成只看到利益的巨大空间,没看到最大空间,虽然是缺憾,但能在一定的盈利高峰止盈,也可保证利于不败之地。发财后的王成再次显示他优良的创业人品质,他大大方方要与旅店老板分红,但老板坚持不要,最后只收了食宿费。

  故事原版:

  《聊斋志异·王成》

  小结:蒲松龄感慨:“富皆得于勤,此独得于惰”。懒惰的人居然可以致富!原因何在?蒲松龄解释:“一贫彻骨而至性不移”。虽然穷到骨头里了,但好品质不改。

  王成不贪,拾金不昧,由此获投资人好感。得到巨额财富后不吝惜,爽快地分红,由此获得合伙人好感。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王成在最倒霉的时候能担当最差的后果,不转嫁他人,因此而获得最好的生意中介。

  王成的故事也说明,不要因为手里只剩一只鹌鹑而沮丧,它可能是经受了市场淘汰,能为你赚取最大利益的“英物”。市场不是在淘汰你,而是淘汰你手中不合理的投资计划,这个要分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