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乐是读书

   2023-02-10 互联网5180


有人把读书的人分成四种:第一种,读书人好比计时的沙漏,读书像注沙,注进去,又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第二种,读书人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动,甚至还脏了些;第三种,读书人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走了,留下来的只有豆渣;第四种,读书人像宝石矿床的劳工,用心分辨,把矿渣甩在一旁,只要宝石。是的,读书应该做第四种读者,肯下工夫,“用心分辨”,以期获得知识的宝石。读书“用心分辨”,意在告诉人们读书必须重视思辨。古人云:布衣暖,菜根香,还是读书滋味长。只要用心去读,就有好滋味。好书如佳茗,如美食,其味无穷。朱自清大师也云:缓缓地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这浓密的滋味就是书味,读书之味,但要慢慢咀嚼,不同的书有不同的滋味。读那些成套的全集或丛书,类似于吃西式大餐或满汉全席;读简便的袖珍本,则犹如随意小吃或街头点心;读《史记》,如饮烈性茅台;读杜诗,似陈年佳酿;读武侠小说,好比嚼红烧大块肉;读名家随笔,就像啜清蒸鲫鱼汤。书中滋味无限,不同的人能读出不同的滋味。

诚然,读书不能浮躁,且忌一曝十寒,更不能“读死书”,尽信书不如无书,应批判地读。作家贾平凹先生曾说过:好书总是斜倚着门框或站着看完的。有些青年读《红楼梦》、《金瓶梅》等,意淫众玉调情之事,读现代作品《废都》更是狐疑鬼猜小白框所省略的内容。从不深刻地去挖掘一些深刻的实质,这未免有些极为庸俗化了。很多读者特别热衷于去读那些所谓用“下半身写作”的所谓作家的作品。同样一本书,不同的读书、不同心理去读,受益也不尽相同,年轻的我们理应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并自觉地抵制一些不良文化的侵蚀。当然,个别从商业写作的作家其为文过于草率、庸俗,应该是予以批评的。

人生一乐是读书,有书为伴心甘甜,但现在很多人确实是没有时间读书。据称,现在一些领导干部也没有时间与精力读书,忙着哩。忙什么?有道是“上午围着车子转,下午围着桌子转,晚上围着裙子转”,打麻将牌也是忙乎着的一项。为了启发劝戒他们培养读书嗜好,不妨顺着鲁迅先生的思路作一点引伸,不知可否:读书如赴饕餮大宴,读书如吼卡拉ok,读书如舞三步四步……鲁迅还说,时间是挤出了的,我把喝咖啡的时间都用来读书学习啦!这些大师都在“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挤”呢?

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慰。读书,能知晓人生之难,体味天地之大,寂寞时不孤独,受苦而不悲,受创而不馁,受宠而不惊,如闲云野鹤,保持着一种雍容雅怡、潇洒达观的境界。读书乐、乐读书,此乃人生一大享受。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