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用信心和能力找到门路

   2023-02-10 互联网5090
核心提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受到社会关注。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也不容乐观??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受到社会关注。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也不容乐观??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有611万人,比上年增长52万人。

为此,各地各部门近年来不断出台措施,加强就业服务,拓宽就业渠道,引导高校毕业生增强就业信心,提高自主创业能力。一批高校毕业生积极适应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用信心和能力找到了就业门路,并实现了自我价值。

实践是自主创业的铺路石

在每一个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的身上,都可以发现理想、激情和信心这三种特质。在他们成功的故事里,不难发现:在校期间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为他们日后的创业奠定深厚的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现任万学教育集团总裁张锐难忘大学期间丰富的实践经历。在校期间,他把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组织策划了多项科研实践活动,最终和同学们形成了一支有能力、有实力的创业团队,获得上千万元的风险投资。创业不到1年时间,公司的业务已从一个城市扩展到23个,销售收入逾1亿元。

“大学生创业,是智慧与磨练的过程。”同样成功创业的东北大学毕业生刘英魁说:“只要找准了路,就有用武之地。”

1999年还在读本科的刘英魁凭借年轻人的激情和担任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用2万元启动资金成立了他的第一个公司“微网科技”。凭着创业的激情和扎实的知识技能,几个中型的软件项目代理开发权使“微网科技”在创业的头一年就获得了第一桶金。2001年,刘英魁又成立了新公司“东方般若”,引入风险投资,开始进行网络软件研发,并进军无线增值服务。

5年时间,刘英魁完成了从大学生到企业经营者的角色转化,企业的价值跃升至2亿元.他的成功,凝聚着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也得益于国家为学生创业提供的政策。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要求各地各高校组织大学生参与实习实践,确保学以致用。国家还明确提出高职院校的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的顶岗实习,使他们在就业时更有竞争力。

2008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王培东和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陈勇,参加了由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组织的大学毕业生“联村三人行”活动。他们来到安徽省潜山县梅城镇潘铺村,承包、自建了6个蔬菜大棚,建立了两个示范猪舍,推广中国农业大学的发酵床养猪技术,组织、带动当地农民形成了新型的致富生产线。

同时,他们还创建了“中国农业大学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实践基地”

,邀请母校专家到农村召开技术讲座,为农民普及科技生产知识。他们用行动证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