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基础零部件企业也是如此。虽然工程机械零部件已经形成了全国性、地区性和企业性三个层次的专业化生产销售和配套网络,改革开放以后引进了一大批关键基础零部件制造技术,也有了诸如柴油机、回转支承、驱动桥、四轮一带、驾驶室、油缸、液压元件、动力箱、仪表和仪表盘等一批具有一定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产品。特别是近几年来加快了合资合作的步伐,行业中出现了一批质量可靠,技术先进,服务完善的零部件新产品。依靠产品质量可靠性、依靠技术水平的提高、依靠一流的服务去夺取竞争的胜利,已经成为行业所有经营者的共识。但和主机产品的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相比,零部件行业无论是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产品档次、质量可靠性、价格走势和经济效益等与跨国公司相比都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第一、零部件生产企业组织结构松散,集中度较低,产品趋同化严重,主要表现在四多四少:人多、负债多、普通产品多、生产维持型企业多;销售收入少、实现利润少、特色产品少、产品开发型企业少。缺乏能够支撑和带动零部件行业发展和结构优化升级的大企业,特别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如果没有这样拥有几个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排头企业,这个产业就谈不上有竞争力,就只能是一盘散沙。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专为工程机械配件的基础零部件企业300多家,但规模都不大。据45个主要企业统计,其中销售额超过亿元的不超过10家。各主机厂为自身发展和控制的需要大多仍旧坚持历史原因形成的大而全和小而全的落后生产方式,关注的重点在主机的发展上面,而使零部件的发展缓慢迟滞。尽管今年零部件企业的销售量普遍比去年提高了30%以上,但仍然不能满足主机产量增加的需要,更不用说去满足巨大的维修备件市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