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上“黄金无用论”的当

   2023-02-10 5490

  由于中国长期的贸易顺差和人民币对外的持续升值,大量外汇持续流入中国,“绿钞票”要变成“红钞票”,央行就必须投放基础货币。为避免产生严重通货膨胀的风险,央行只好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准备金率和发行央行票据回笼货币,商业银行顿感“钱紧”。

  一方面,由于流入大量美元产生通货膨胀而焦虑,并对美元贬值使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缩水而担心,同时,我们却反过来购买美国国债而为美国提供流动性,我们为什么这么“傻”?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中国货币体系的“美元化”。

  上世纪70年代牙买加货币体系的建立使得货币丧失了黄金基础。由于美国强行使美元与黄金脱钩,导致黄金丧失了国际清偿手段的职能,美元则成为主要的国际本位货币,很多国家被迫中止本国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美元化”成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中国也未能避免。

  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超过3.4万亿美元,其中美元资产超过70%,央行采取从紧货币政策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那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国内的经济学家开出了很多药方,诸如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实行独立的浮动汇率政策等等。但笔者认为,从当前看,优化外汇储备结构、提高黄金储备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才是当务之急,因为人民币国际化也需要黄金储备作支撑。

  信用货币和黄金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信用货币的价值是人为赋予的,而黄金的价值则是永恒的。在“契约社会”里,即便是最大的经济体美国,其发行的纸币以国家信用作担保,但其价值真的那么保险么?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都要首先服从于本国国家利益,而不是承担国际义务。近期美国的做法已经说明了一切。

  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货币价值并非是外加的,而是天然的,这与美元等信用货币完全不同,并不会因为人为的非货币化,黄金就不是货币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释美国为什么把黄金作为其主要的储备货币,而不是把欧元、英镑以及日元等外汇作为主要储备货币。

  虽然包括陈志武教授在内的很多学者和投资机构唱衰黄金,但事实是目前黄金占全球外汇储备比例超过30%,发达国家除日本外都要远远高于这一数字。这是因为世界已经认识到,黄金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并没有因为牙买加体系宣布的黄金非货币化而发生根本动摇,黄金的货币性依然存在。

  全球进入信用货币体系的历史不过40年,其间货币危机不断,美元本位制实际上是一个“无事享受现世安稳,有事推脱责任”、屡遭非议的国际货币体系。在牙买加体系建立前,凯恩斯曾建议发行超主权信用货币,遭到美国严词拒绝,但美元的霸权地位不可能永占历史舞台。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增加黄金在中国外汇储备中的比例,提高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增强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吃了“美元化”的苦还要再上“黄金无用论”的当,那才是真的傻。对不起了,陈教授!为国计民生计,请允许我们继续对黄金迷恋下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