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再上“黄金无用论”的当

   2023-02-10 5490
核心提示:  在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仍未消退、各国都在进行资产证券化反思的今天,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

 

  在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仍未消退、各国都在进行资产证券化反思的今天,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在6月28日召开的陆家嘴论坛浦江夜话分论坛上,竟然声称我们已经进入一个证券化、金融化的时代,不要再迷信黄金。这难道不是太健忘了吗?

  

  回顾6年前,在对次级贷款的证券化而导致的次贷危机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市场经济发达、法制化健全的美国“通过法制环境让基于契约的证券保值的能力越来越强,受社会认同的程度越来越高”。

  或许陈志武教授在耶鲁大学浸淫于西方金融学、眼见华尔街创造的神话太久,“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迷恋于金融创新。然而,通过诋毁黄金的价值与地位,体现出自己的“反传统”与眼界的“现代性”,着实让笔者不敢苟同。笔者在这里不揣冒昧地谈一点在“契约社会”里黄金的价值和作用。

  这段时间,在中国金融界最热的话题当属“钱荒”了。中国真的缺钱吗?据央行的统计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与GDP的比值为33.5%,这一数字在2002年至2008年间平均为25.9%,可以说钱并不算少。但商业银行求钱若渴,同业间拆借利率甚至达到惊人的30%。钱去了哪里呢?

  一方面是由于商业银行对高回报资本产品的青睐而把短期贷款进行长期投资产生“错配”,把表内资产变为表外资产;另一方面是央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使货币回笼到央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