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有一次的投资机会!寻找最赚钱的蓝筹股

   2023-05-12 互联网3830

  到底什么是蓝筹股

寻找蓝筹股,就要先知道什么是蓝筹股。其实,“蓝筹”一词并非是从股市中派生出来的,而是来源于西方博彩业。在西方赌场中,筹码分蓝色、红色和白色三种颜色,其中蓝色筹码最为值钱。后来“蓝筹”一词在英文社会里演化成一流、最好之意。

那么,“蓝筹股”是不是就是一流、最好的股票?有点意思,也不尽然。美国证券交易所网站对蓝筹股的定义是:所谓蓝筹股是指那些以其产品或服务的品质和超越经济景气好坏的盈利能力和盈利可靠性而赢得全国声誉的企业的股票。听起来好绕口,但能从中发现几个关键的字眼:知名的大公司、稳定的盈利记录、红利增长、管理素质和产品品质等。大致有个模糊的概念了吧,其实蓝筹股本来就没有唯一准确的定义,它存在于一些指数中,存在于证券分析师的报告中,也存在于一些消费者的心中。下面,我们来给蓝筹股的概念加一个框框吧,可能会与你心目中的蓝筹定义有很大的不同呢。

  大型公司的股票不一定是蓝筹股,蓝筹股却一定是大型公司的股票

大的公司不一定是好的公司,但规模大却是成为蓝筹公司的必要条件。蓝筹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受到大宗资本和主流资本的长期关注和青睐,以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和公司市值等指标来衡量,企业规模是巨大的。

就市值论,2004年2月道指30成份股公司总市值3万多亿美元,平均市值超过1千亿美元,差不多相当于芬兰这类中等国家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就资产论,花旗集团、JP摩根、GE、GM等公司都高达几千亿美元,花旗集团竟达1万多亿美元;就营业收入论,道指30公司2002年的销售收入约1.8万亿美元,超过同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25万亿美元。所以,说蓝筹股公司富可敌国一点也不夸张。

国民经济支柱行业里的公司股票不一定是蓝筹股,蓝筹股却一定不会诞生在边缘行业里

对蓝筹股的认识可不能仅仅局限在“股”字上,它承载的是“产业与民生”甚至“国家的光荣与梦想”。所以但凡是蓝筹股一般都出现在国家的支柱产业中,蓝筹公司也都是行业龙头企业。

有些公司经营得很好,业绩也很优良,比如“小商品城”,但是从其所处的行业属性来看,绝对称不上蓝筹股。而像“宝钢股份”,“中国国航”这样的上市公司处在钢铁、航天这些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中,就具备蓝筹公司的特质。特别的,中国还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所以制造业更容易诞生蓝筹,而在零售业或餐饮服务业,在国外能看到沃尔玛、麦当劳等蓝筹公司,国内却很难发掘到。

蓝筹公司也一定担当着产业领袖的角色,是产业价值链和产业配套分工体系的主干和统摄力量。不仅在规模上,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上都是这个行业的代表。比如宝钢,它在原材料铁矿石价格的谈判上,在行业里就有相当的分量。而其板材产品,也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一个标准。

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公司股票不一定是蓝筹股,但蓝筹股一定不是地方性公司的股票

沃尔玛、麦当劳、可口可乐,你能说这些公司是美国公司吗?这些知名的蓝筹公司都是跨国公司帝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优秀的公司都会将人力资源、原材料、技术力量这些生产要素全球配置。偏居一隅的公司既使经营出色,很受当地人尊敬,但绝对称不上蓝筹公司。中国的企业“走出去”的还不多,但一些企业已经跨出了这一步,全球化经营是公司成长的必经之路。

投资蓝筹股不一定会获得高收益,但买蓝筹股一定会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蓝筹公司都尽量维持一个稳定的、连续的和市场认可的红利支付水平。他们往往按季度或者按年度定期给股东派发红利,当预期业绩不足以支持的时候,它们则可能考虑用派发过去未分配利润的方法来维持红利分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保持公司股票的市场形象。

在投资者的心目中,蓝筹股往往是与稳定的红利收益联系在一起的。但红利稳定并不意味着它现金红利回报率很高。事实上,道指成份股的现金收益率并不很出色,同时其红利稳定并不意味着其在短期内具有最高的投资价值。

蓝筹公司盈利能力相对于各自行业的公司来说是比较强的,但其增长能力方面在各自行业内部并不是令人满意的。作为蓝筹公司,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能够有效抵御市场波动的风险,而这些蓝筹公司抵御风险和财务危机的重要手段是通过管理债务结构和资产结构来实现。

国内具有蓝筹特质的公司同样也是抗风险能力强的公司。比如航空业,在经历了油价上涨,行业不景气,以及重组整合后,中国国航依然能保证盈利,而东航、南航则经历了长时间的亏损。房地产业经过宏观调控,很多公司出现亏损,而万科一直保持稳定的利润增长。正是由于蓝筹公司有极强的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长期投资策略的可靠保证。

管理好的公司的股票不一定是蓝筹股,但管理差的公司股票一定不是蓝筹股

蓝筹公司不是靠拥有一项技术和占有一种资源而一夜暴富的公司,而是经过历史考验的稳健发展的公司,因而他们必须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世界级的蓝筹公司大多都是企业管理的标杆和典范,比如,福特汽车生产线的科学管理;通用汽车的斯隆革命;财务分析和决策方面的杜邦分析树;IBM和惠普的流程再造;GE的六西格码;沃尔玛的过站式物流;宝洁的品类经理制和品牌营销等。可见,没有不断的进行管理改进和变革,企业不可能持续稳定发展,也就不可能成为蓝筹公司。

国内的企业以前大多忽视管理,公司不透明就无法形成公信力,也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蓝筹公司。目前国内企业在这方面改进了很多,比如华能国际,在香港和美国市场都上市,管理能力在电力行业里是翘楚。尽管有国电电力这种规模更大的电力行业公司,但华能国际更具蓝筹潜质。

今天的蓝筹股未必是明天的蓝筹股,但明天的蓝筹股一定能在今天找到

寻找蓝筹股的过程中,最后不要忘了一点,蓝筹股不是一成不变的。蓝筹股总是伴随着产业的兴衰而兴衰,今天的蓝筹股可能在几十年后就消失了,而未来的蓝筹股一定在今天就露出了其潜质。所以蓝筹股投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