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家庭400万资产巧理财 靠国债收租安享晚年

   2023-07-11 互联网2920
核心提示:  今年60岁的许阿姨和老伴都已经退休,女儿定居美国。他们有着稳定的退休金,100多万元的金融资产和一套市值300多万元的房子。

 

  今年60岁的许阿姨和老伴都已经退休,女儿定居美国。他们有着稳定的退休金,100多万元的金融资产和一套市值300多万元的房子。老两口该如何应对未来旅行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现有的资金能否支持他们安度晚年?

  许阿姨退休前是一名小学教师,老伴今年63岁,是一位退休老干部。女儿研究生毕业后出国,目前已经结婚生子,在美国定居。

  生活简单支出少

  许阿姨和老伴目前的收入来源主要都是退休金,许阿姨每月有4000元,老伴则有6000元。

  许阿姨介绍,她和老伴的生活内容很简单,就是养生,照顾好对方。除此外,她喜欢看看书,老伴则为了和女儿联系方便,学习了电脑,还会上网聊天看时事。另外,现在首都图书馆、国家图书馆以及现代文学馆等很多地方经常举办免费讲座,内容都挺不错,这大大丰富了她和老伴的业余生活。

  每月支出方面,学校逢年过节会发食用油,老伴的单位也会发米呀、水果什么的,两人每月日常生活的开销大概要2500元左右,医疗费用500元左右。

  年度收支方面,收入主要是银行定期存款的利息,但是许阿姨说,她经常去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她到期可以本金和利息一块儿自动转存,不用老跑银行。“那利息就在存折里了,也没算过到底多少。”

  对于每年的支出,许阿姨比较清楚,主要是旅游费用,大概在2万元左右。其他则是逢年过节亲朋往来的费用,约莫5000元左右。

  家庭资产方面,现金以及活期存款5万元,定期存款50万元,国债50万元。望京地区一套140多平方米的自住房市值300多万元。

  喜欢旅游欲添加保障

  许阿姨说,未来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她和老伴生活中比较大的事情,也是花钱的地方,主要就是旅游。到世界各地去看一看,这将是她晚年生活的主要目标。

  在此之前的很长时间里,许阿姨一直为独自在美国打拼的女儿操心,女儿终于结婚生子,她又赶紧跑去帮着带孩子。“在美国的几年里,所见所闻对我触动很大。”许阿姨意识到,人老了,不能只惦记着儿女,要有自己的生活。

  于是,当外孙女3岁能够上幼儿园时,她和老伴断然“撤”回北京,开始在国内到处走走看看。“感觉人好像年轻了,闲时不是胳膊疼就是腿疼的小毛病也都没了。”

  未来几年,许阿姨和老伴准备趁着身体还可以赶紧到欧洲走一走,女儿嘱咐他们,一定要舒适出游,把旅游变成享受。为此她准备每年的预算在4万元左右。同时,她打算买些商业保险,为防止旅行在外发生意外或者生玻不知道适合老人的保险有哪些?

  退休后还用进行投资吗

  许阿姨说,旅游中认识了一些和他们年龄差不多的老人,聊天中人家动不动嘴里就是基金、股票,还有黄金什么的,自己和老伴都不懂投资,家里攒的钱不是放在银行里就是买了国债。可是经过人家的投资熏陶,半懂不懂的她,现在实在觉着有些茫然困惑,股票就不说了,风险太大,买基金也不一定赚啊,也会赔而且赔的不少,像她这种年龄了,存银行和买国债安全又放心,还有必要进行投资吗?另外,她和老伴的这些积蓄、这套房子够养老吗?

  许阿姨及老伴所处的空巢家庭是现在愈来愈多老年家庭的缩影,如何进行资产配置,怎样更好地享受生活也是许多此类家庭面临的问题。

  意外险为旅游护航

  许阿姨及老伴如果打算经常出游,最需要考虑的是发生了意外怎么办?同时老两口都年过六旬,旅游时生病住院了怎么办?即便是不出游,日常碰上了类似情况,保险也可以辅助解决部分资金问题。

  根据许阿姨家庭的需要及年龄情况,建议许阿姨及老伴出游前投保意外险及住院津贴险。

  意外险可包括意外医药补偿、意外伤害保障、公共交通意外双倍给付等险种。

  住院津贴险有的保险公司除每日住院津贴保障外还设有监护病房津贴保障,有的保险公司将此类保障包含在了意外险里面。许阿姨夫妇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选择特别针对老年人,含有骨折保障等内容的老年人专属意外险。

  未来几年,许阿姨及老伴想先去欧洲旅游,如果没有其他限制,可以办理欧洲申根旅游签证,然后投保专门针对欧洲申根国家的境外旅游保险,投保年龄一般限制在80岁以内,内容涵盖了意外伤害、医疗费用补偿、紧急医疗救援、航班延误、行李延误等比较全面的保障内容。

  资产调整增加灵活性

  从目前许阿姨及老伴的资金状况看,每年退休金的收入完全可以覆盖支出,从现状看是无须担心的。但许阿姨及老伴的收入来源较为单一,若未来经济情况发生变化,又没有其他收入,就会面临比较被动的局面。对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理财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原有的生活品质,而非资产的快速增值。依据此,给出以下两方面的资产调整建议:

  金融资产方面。定期存款及国债目前共有100万元,占金融资产的比例太高,灵活度不足,如需紧急支用会损失利息,也不利于资金随市场经济的变化保值。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