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破“茧”而出

   2023-01-12 互联网7240
核心提示:在大多数企业,用于创新的投资遵循兴衰循环的规律:一段时间,用于创新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但是当企业因为业务不景气而就其业



在大多数企业,用于创新的投资遵循兴衰循环的规律:一段时间,用于创新的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但是当企业因为业务不景气而就其业务重点重新排序,创新资金流就会随之干涸。

常见的是,一旦开始大幅削减创新预算,企业就会扼杀所有的创新项目,即使是有实力的创新项目也难逃厄运。前景看好的创意在就要开花结果之际惨遭砍伐。耗资巨大的试验室被关闭,研究人员和设计师被重新委派任务或干脆被解雇,花了数百万律师费的合伙协议变为废纸……结果,当竞争环境发生颠覆性变化时,公司只能束手就擒。

可持续创新需要一种全新的方法。与遮遮掩掩进行的创新项目大相径庭的是,创新应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必须借助其他企业的创见、能力和支持。为了确保创新计划不致因为短期经费缩减而遭取消,也不会因为来钱容易而沦为一种时尚,必须把创新视为企业间商务往来的一部分。

但是,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创新交流,同时又不让竞争对手坐享渔翁之利呢?

作者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存在于商务实践中。事实上,它已经成为长期以来商务往来的中心要素。在不透露委托方身份或动机、不损害委托方利益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独立的中介机构以促进公司间敏感信息的交流。今天,人才市场的高级人才顾问公司(俗称猎头公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中介机构。在最初的搜寻阶段,他们允许找工作的人隐姓埋名,他们也不会向客户的竞争对手泄露其招聘计划。

处于众多公司和行业交汇处的创新中介网络,往往能够凭借其独特的视角,发现将哪些企业的创见与技术相结合会产生商机。它们的这些视角是各企业独自开发创新项目时不具备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