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随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的《至高无上的囚徒》,领略了几个骗子的角色,包括文学作品中的骗子、商业世界里的骗子、专门装病的骗子、艺术家骗子、国家领袖骗子。如果骗子做了企业领导人,企业会变成什么样子?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看看臭名昭著的瑞芳•萨尔瓦多-赛义德(Refaat El-Sayed)。在落马之前,萨尔瓦多-赛义德是瑞典生物科技公司Fermenta的董事长。曾一度,瑞典的金融部门、工业部门、媒体和普通大众非常喜欢萨尔瓦多-赛义德,因为他虽然是瑞典首富,但是为人低调、生活简朴、视金钱如粪土。经常有人拍到他在斯德哥尔摩郊区一座小小的公寓里喝着可口可乐、吃着比萨,或者与一支业余球队踢足球。萨尔瓦多-赛义德因此成为瑞典广大移民群体的骄傲,鼓舞着他们(他是从埃及移民到瑞典的)。1985年,在瑞典电视台举办的全民投票活动中,萨尔瓦多-赛义德当选为“瑞典年度人物”。不幸的是,先是有人举报他从未获得博士学位(他说他获得过),接着又有人陆续揭穿他的其他很多谎言,结果,小小的爆料演化成不可收拾的丑闻。Fermenta的股票,曾经是投资界的宠儿(本益比曾经不可思议地达到56),结果价格在一年内暴跌90%,毁了瑞典的很多个人和机构。
萨尔瓦多-赛义德的早期经历鲜为人知。他于1946年出生在埃及,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是个老师。他的母亲来自捷克斯洛伐克,在他1岁时去世。根据他自己的说法,他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两个哥哥都死在埃及—以色列战争里。父亲再婚,又生了9个孩子。萨尔瓦多-赛义德去过捷克斯洛伐克两次,参加青少年营。1966年,他离开埃及到瑞典读大学,在那之前,他在开罗的一家农业学校就读。在瑞典,他去过俄罗斯多次,参加夏令营。1972年,他结婚了,妻子是一位社会工作者。
尽管萨尔瓦多-赛义德在介绍自己的背景时,有虚有实,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他早年过得非常困惑、非常混乱。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是外国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这有利于培养他的好奇心,同时给他带来了很多困惑。让他的困惑感变得更强的是,他有一个继母和很多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我们只能揣测这两个女性分别在他的人生里扮演了什么角色,也不清楚他的父亲对他人生的影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一位男性——他的祖父,对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萨尔瓦多-赛义德自己的说法,他从很小就自给自足,像个小大人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推断,与年龄相称的发展实际上没有发生。他一定很快地学会了如何不依靠任何人生存。他讲过,他很早就知道如何采取主动,他能够抓住别人的注意力、担任领导角色。
尽管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他的家庭动力是什么样子,但是我们可以推断,他去过捷克斯洛伐克和俄罗斯多次,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他决定移民到瑞典,去抓住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努力稳定自己的个人身份感和文化身份感。他后来的行为表明,他的困惑感也许从未消失,还表明他很难区分现实和幻想。“想要相信”(wish to believe)的欲望变得如此强烈,以致损害了现实感。
在发展事业的早期阶段,萨尔瓦多-赛义德表现出强烈的企业家精神。他在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做顾问,拥有好几项专利。1973年,他开办了一家名为Microchem的公司,结交了一些人,与这些人的交往对他后来的事业发展很有用。1981年,萨尔瓦多-赛义德瞄上了瑞典制药公司阿斯特拉旗下的青霉素工厂。这家工厂就是Fermenta,当时处于亏损状态,阿斯特拉打算卖掉它。萨尔瓦多-赛义德没有钱,于是空手套白狼。他运用高超的演讲技巧,结合几个假想的避税手段,成功地让阿斯特拉相信他有偿付能力,用1瑞典克朗购得Fermenta的控股权。当时,Fermenta在制造用于生产青霉素的原材料,而青霉素原材料市场萧条,因为全球有很多家青霉素原材料制造厂,生产能力过剩。萨尔瓦多-赛义德最初的计划是把工厂转型为奶牛疫苗制造厂,奶牛疫苗利润很高。然而,他其实从未实施这个计划,而是集中精力买进各种抗生素公司。
令人吃惊的是,Fermenta开始盈利,这很大程度上是有益的汇率波动造成的。1984年,萨尔瓦多-赛义德决定让Fermenta上市。在招股书中,他说他拥有化学博士学位。公司上市之时,瑞典股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上涨,而且,瑞典缺少生物科技公司。结果,Fermenta超额认购16倍。
1985年,Fermenta迅速扩张。萨尔瓦多-赛义德在相关行业创办新公司、入股别人的公司或者与其他公司联手打造市场。他的想法是成为抗生素行业的巨头,这样他就可以影响全球价格。与此同时,他成功地吸引了瑞典商界几位颇有名气的人士加入他的董事会。
在以上描述中,萨尔瓦多-赛义德给人的印象似乎是精力充沛、忙忙碌碌、完全面向未来的。有些人说他总在变化,意思是说他难以理解。他说话很快、带口音、跳跃性强、经常前后不一致,他的一些习惯和行为在很多人看来非常古怪。但是,就像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著名童话《皇帝的新装》一样,尽管人们不了解他——或者说也许正是因为人们不了解他,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是天才。在瑞典背景下,这个反传统的外来者让听众神魂颠倒。
萨尔瓦多-赛义德还精通读心术。他热情、慷慨,因此非常有吸引力。他非常善于把自己伪装成能够满足听众需求的样子。他引用图表、数据,把听众迷得七荤八素。这些品质让他成为一个高超的谈判家。
一般人建功立业谋求的是紧随其后的财富或权力,但是萨尔瓦多-赛义德对财富或权力不感兴趣。他把自己打造成反英雄,这反而为他赢得了更多的关注。他需要万众瞩目、他需要受人爱戴,做一个反英雄正好可以有效地满足这些需求。最终,正如沃尔沃的一位发言人说的那样,萨尔瓦多-赛义德这样做,并非无心为之,而是处心积虑地,“多多少少愚弄了整个瑞典社会——政治家、商人、金融分析师、金融记者”。最后,大家认识到:萨尔瓦多-赛义德兜售的是他自己的梦想和承诺;Fermenta股价上升,里面有很多水分;Fermenta不是一家高科技公司,而是一家非常普通的工厂。萨尔瓦多-赛义德一方面口才甚佳,另一方面懂得利用别人的贪念,结果,他成功地赢得了每个人的关注。
与此同时,表面看来,Fermenta股价在飞速上涨。发行价格为21.25,一年半后,即1985年年底,股价就飙升到213。萨尔瓦多-赛义德拥有44%的股份(79%的投票权),一跃成为瑞典最富有的人,至少是名义上最富有的人。1986年1月,萨尔瓦多-赛义德宣布要做一笔大交易,事业达到顶峰。在沃尔沃的支持下,Fermenta领头整合了瑞典的制药/生物技术业,获得业界几家一流企业的控制权。宣布这笔交易后不久,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报纸刊登了一篇看似无害的文章,质疑萨尔瓦多-赛义德是否真的获得过博士学位。
对很多人而言,这种小小的欺骗很难接受。相关人士开始并不相信,后来仔细调查了萨尔瓦多-赛义德的各项活动。沃尔沃交易计划落空,“社会主义梦想”(他是这么叫的,因为他能用所谓的社会主义手法玩资本主义游戏)成为泡影。他的一系列违规做法被揭露出来,包括长期合同付款预先入账、资本交易记作利润、拆东墙补西墙式融资。瑞典商业银行旗下的投资公司工业投资发现,Fermenta的资产价值被大大高估了。
它还发现,Fermenta的某些利润是由从未发生的交易带来的。萨尔瓦多-赛义德非常积极地操纵Fermenta的股价。他是一位真正的舆论大师,一手编造了自己白手起家的故事。只要有记者来采访,他就大谈特谈合并、收购等计划,以影响Fermenta的股价。
然而,似乎萨尔瓦多-赛义德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和其他很多企业家一样,他很难区分什么是他的、什么是公司的。他也许会这样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公司好。从某方面分析,他也许是对的(尽管他不择手段,但是他似乎没有通过Fermenta牟取私利)。实际上,萨尔瓦多-赛义德如此认同Fermenta,以致他不愿与Fermenta分开,在仍然可以卖掉Fermenta股票的时候没有卖掉Fermenta股票为自己捞钱。他把现实与幻想混为一谈,似乎表明他的现实检验功能受到了损害。他伪造文凭,当然会毁掉他自己,因为像他这样一个公众人物是非常容易被揭穿的。
深入分析萨尔瓦多-赛义德的行为,我们会发现他表现出骗子的很多特点。比如,他有高超的表演技巧,他擅长利用别人的贪念,他擅长打消别人的疑虑,他擅长描绘美好的愿景,他擅长蛊惑人心。他一会儿扮演普通人,一会儿扮演商业巨头,表明他身份感不稳定。为了解决自己的困惑,萨尔瓦多-赛义德把Fermenta引入歧途。他的个人神话给他带来越来越多的麻烦。他自己的问题和他公司的问题交织得太深了。自我欺骗最终导致他的落马。
英雄的角色并不是非常稳定,很多英雄最后被人视作坏蛋。萨尔瓦多-赛义德故事的自相矛盾之处在于,幻想人人有份,但是幻灭之后,只有他一个人受到谴责。我们可以说,Fermenta的投资者也有错,他们的贪婪害了他们。最终,当萨尔瓦多-赛义德不再能够满足大家的幻想时,就变成了替罪羊。一般而言,像萨尔瓦多-赛义德那样的人是社会的活力之源,他们能够看到别人忽略的机会,他们有助于社会发现现有制度的不足之处。萨尔瓦多-赛义德故事积极的一面在于,丑闻促使瑞典政府改革了金融制度。我们可以假设,萨尔瓦多-赛义德并不是故意的,而是受到一股潜意识力量的驱动。不管如何,萨尔瓦多-赛义德犯罪了。最后,他获得14项金融罪名,被判5年监禁。
从很多方面来说,萨尔瓦多-赛义德的行为与典型企业家的行为没有什么不同。很多企业家身上可以看到类似的行为模式,特别是当企业家精神阴暗面显现的时候。所有企业家都需要梦想,但是企业家往往不擅长区分梦想和现实——现实不能无限地扭曲。
作家切斯特顿曾经说过:“真正有造诣的骗子是最可怜的天才,就像荒岛上的拿破仑。”然而,大多数骗子做不了多长时间的拿破仑。是人就会有弱点,他们的弱点最终会让他们暴露。
要想不上骗子的当,对我们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保持理性,当有人对我们许以爱情、财富、幸福的时候,不要脑子发热、被他迷惑。但是很多人强烈地想要相信。当贪婪占据了头脑,理性就迅速消失,就像最近的很多商界丑闻说明的一样。实际上,当一个人说“相信我,我会满足你的所有需求”时,我们是很难抵抗的。贪婪是一股可怕的力量,我们很难与之抗衡。然而,当贪婪出现时,我们就要冷静一下,睁大眼睛看一看,与旁观者谈一谈,弄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本文摘选自《至高无上的囚徒》(东方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