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水上村庄(不愿迁到陆地)

有人欢喜

文莱河畔的水村是一个独特的居住地,它由42个紧密相连的水上村庄组成,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定居点。这个定居点已经有超过1300年的历史,现在约有3万人居住在这里,占据了文莱总人口的近10%。

水村的建设非常完善,学校、警察局、消防局、诊所、市场和清真寺等基础设施都建在水上,通过36公里的人行道和人行桥相连。这使得许多村庄之间可以步行到达,而非毗邻地区和不靠河岸的村庄可以通过水运进入,最常见的交通方式是水上出租车。这些出租车是木制摩托艇,提供透明的票价,可以在村庄的码头和附近的河岸找到。

水村也拥有健全的教育机构,提供公共教育,包括小学和中学。每个小村庄至少有一所小学,还有宗教学校提供初级宗教教育。阿旺瑟曼中学是唯一一所完全建在水上的中学,而其他学校虽然大部分建在陆地上,但也有一些部分建在水上。

水村的房屋采用简约而现代的混凝土和木材建造,一些较老的房屋已经使用现代材料进行了修复。每栋房屋都配备了电力和干净的水源,每户都提供良好的卫生设施、垃圾处理系统、网络连接和邮政服务。

这个水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世纪左右,当时人们开始在文莱河岸定居。据意大利探险家安东尼奥·皮纳菲塔在1521年的描述,这个水村是完全建在水中的,包含着2.5万个家庭,这些房屋都是用木头建造的,高大的木桩支撑在河床上。荷兰人奥利维尔·范诺特在1600年描述了水村的轻型建筑,它们由木材制成,建在轻型桩上,可以在风暴或其他不幸事件发生时从河的一侧移动到另一侧。

在文莱帝国时期(15世纪至17世纪),水村成为行政中心和重要的贸易中心,当时苏丹国统治着婆罗洲的大部分地区,包括菲律宾南部。然而,随着西班牙、荷兰和英国等西方列强的到来,苏丹国统治在18世纪结束,水村开始衰落。英国殖民者推行了一个帮助水村居民重新定居在陆地上的计划,尽管最初并不成功,但后来许多村民接受了这个计划,导致水村的人口大幅减少。尽管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轰炸,如今仍有大量居民选择在水村生活。

现在的水村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之一是垃圾漂浮和污水处理。由于人口增长和旅游业的发展,垃圾数量增加,垃圾处理系统变得不够有效。政府正在努力改善垃圾处理设施,并鼓励居民采取环保措施,如垃圾分类和回收。

水村还面临着水污染的问题。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河水质量受到影响。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水质,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和监管工业废水排放。

文莱政府也在努力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以改善水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他们致力于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交通设施,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减少居民对渔业和农业的依赖。

水村是文莱独特而迷人的地方,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政府和居民都在努力保护和改善这个特殊的居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