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事件之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营销道德。
有人认为,农夫山泉幸福我一个,贬损全行业,如此极端做法是不道德的;
也有人提出,农夫山泉并没有错,不管是否有炒作嫌疑,只要客观上真是对老百姓、对广大消费者有利,就是无可厚非的。
由此又引发出一个标准的问题:营销道德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一个社会有一个社会的道德,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道德,当然在特定的时候,二者之间也会发生冲突,如农夫山泉的所作所为。这个时候,究竟该怎么来看?再怎么说,企业也是社会的一个有机单元,必须服从社会整体道德框架的约束,而不能超出这一范畴,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整体,行业的道德必须以不损害社会大众的利益为前提,否则,就变成不道德了。如果整个行业本身都是不道德的、整个行业都没有道德而言,又何必奢谈道德?这样的话,即使有所谓的行业道德,也是喊出来的,而非真正的行业道德。要知道,伤害了大众,任何行业的发展终将是无源之水。因而企业要对市场负责,更应对广大消费者负责;企业的各种营销活动,必须对广大消费者负责,而不能损害其利益。在行业利益与消费者利益发生冲突时,对消费者负责是永远正确的。
天津一家制衣厂为了让消费者了解生产成本和利润,自制了一种"透明价格签".标签上标明面料及辅料的成本、用量、单位以及成衣的加工费、制造成本、工厂利税和零售价等。这种"透明营销"公开价格、公开制作、公开产品、使消费者买得明白、买得放心。不少消费者从五公里之外投书报端,帮助宣传这家制衣厂的企业形象。
讲究营销道德,就要求企业在组织各项营销活动时,始终要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首位,使企业个体的利益服从消费者、社会的大利益。
讲究营销道德,就要求企业在发布广告及各项宣传时,真诚面对广大消费者,发挥正面的导向作用,不弄虚作假,不误导大众。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有多少企业在大喊"消费者是上帝"之时,真正考虑过营销道德的问题?
科利华斥巨资炒作《学习的革命》,结果无数家长买回书后大呼上当、后悔不迭,学习并未发生"革命",科利华自己却如愿以偿借壳上市了;
秦池蝉联"标王",结果生产能力跟不上;
"增高"类保健品风起云涌,XX天让您孩子高XXcm的说法频频见诸媒体,害得卫生部紧急下文,全面封存"步步高升"及相关产品;
补钙大战已进入白热化,你是"买好钙",我就"吸收好";你说"能沉积",我就打出"排列好",概念造得真是绝,真实效果怎么样﹖管他的呢!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反映到商场上更是触目惊心,但商场又不同于其他场合,利益交换面对面,老百姓上了一回当,怎么可能二次受骗?同类产品,老百姓连续上了几回当,对整个行业肯定也会嗤之以鼻。营销道德的终结之日,也必将是市场的终结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