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活团队的情绪和气氛(1)

   2023-01-12 互联网6930
核心提示:  经理人不能靠命令让人做事。相反,依赖影响、理解和一套微妙的技巧是学会与人工作的最佳方法之一。  激发周围人身上的"E"

  经理人不能靠命令让人做事。相反,依赖影响、理解和一套微妙的技巧是学会与人工作的最佳方法之一。

  激发周围人身上的"E"元素"你打算对女儿怎麽办?"我的妻子问道,"都已经过了中午了,她还躺在床上。"我不由暗叹,麻烦事出现时总是"你的女儿",但我只是大声评论说,她本周的生活中明显缺少"E"元素,要知道一个月前她一直在大学 象只小蜜蜂一样在忙碌着。

  "那麽这些所谓的"E'元素是什麽东西?"我的妻子问。

  "它们是所有那些激发精力(energy)、兴奋(excitement)、热情(enthusiasm)、努力(effort)、活力(effervescence),甚至是开支(expenditure)的东西。"我回答说,"她很显然认爲没有什麽值得努力早起去做的事情。"

  "我想那叫懒散"她回答。

  大部分人都这麽认爲;或者,如果不叫懒散的话,我们把人们未能把"E"元素注进工作与生活的情况看成是缺乏纪律。当这种情形发生的时候,我们自然的倾向是呼唤他们品质中好的一面。"来吧,你能比这做得更好。"当这句话未能奏效时,就诉诸咆哮和威胁,"如果你不┅┅,我就┅┅",直到他们意识到与其受惩罚,不如听从更好。即使是这样,那也只是最低限度的"E",足够(enough)通过你的检查,结果让大家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不必着意寻找,我们都能知道生活中有时时间匆匆飞逝如电,有时连吃饭甚至睡觉的时间都没有,有时精力充沛,血脉中充满肾上腺素。我们也知道,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时候──连擡眼皮的力气都没有,更不用说起床了。那麽是什麽带来"E"元素的呢?或者说如果你是一个经理人,你如何让这些"E"的力量影响别人呢?

  或许是钱?实际上并非如此。钱作爲"E"元素的激发物是有欺骗性的。真正重要的是钱的使用目的,而并非钱本身。当钱用於基本的生活需要时,他就会激发人一定程度的努力。但不会更多,除了绝对必须的东西,理性的人是不会做更多的努力去保证那笔钱的。

  在过去的多年 ,很多不同的调查都询问过人们他们最想从工作中获得的东西是什麽,换句话说,就是什麽东西最能激发他们身上的"E"元素。不论被问的人处於什麽地位和什麽年龄,答案都是相当一致的。典型的答案如:

  个人自由

  同事的尊重

  学习新的东西

  挑战

  完成某个专案

  帮助别人

  接受调查的人把钱放在第24位。这似乎表明,工作的目的除了钱以外还有别的东西。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如何激发周围人身上的"E"元素了。

  学者们会愚蠢到爲从不付费的杂志撰写文章,而自己却一无所获吗?博士们会疯到满世界赶场爲各类会议演讲,自己却一无所求吗?绝对不会。他们这样做是爲了提高自己的声名,提升他们在同事中的地位,甚至可能是爲了满足自我主义。付钱并不是必须的,因爲钱并不能买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成就感,并让我们与胁煌?

  IBM公司创始人Tom Watson总是及时认可每个成绩。例如,给完成一笔很棒的业务或者贡献出新思想的员工当场奖励500美元。有一天,这样的故事就发生了,一个年轻人走进他的办公室,告诉他一个了不起的成绩,高兴之馀,沃特森遍寻衣袋和办公桌的抽屉,希望能找到什麽能马上作爲奖品的东西,结果他只能找到一只香蕉。他就把这只香蕉给了小夥子。年轻人恭敬地接受了奖品。从那时起,香蕉在IBM公司就成了成绩的象徵。

  保险公司Allied Dunbar爲销售人员设计了一个荣誉的阶梯。根据他们的业绩,销售人员被授予用猛禽的名字命名的等级称号,例如猎鹰。该组织认爲,并不需要用钱去激发"E"元素,但是非常需要象徵成绩的标识物。

  我们每个人心底都有一份清单,上面罗列着我们希望从生活中获得的东西。我们当然需要生活必需品、食物、住所和舒适感,但我们也需要出人头地和星光耀眼的机会。我们还需要友谊和他人的尊重,做有用并值得去做的事情的机会,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做真实的自己的机会,去发现我们所有的潜力。如果任务与清单所列一致的话,这份清单上的专案越多,我们浑身就会散发出越多的"E"元素。

  人们对做事的内在动机的需要,远甚於对就业保障的需要。最好的员工就象最好的教师、最好的护士等一样,喜欢他们的努力被人注意。他们希望作爲一个个体被认可,希望他们的思想被人倾听,希望被赋予责任,希望成功时获得奖励。他们当然也需要生活基本所需得到保障,没有人在爲回家的巴士费担心时,才能集中精力於工作上。这种基本保障当然有助於你对所做的事情保持信心,因爲那样你就不仅只是一个薪水的奴隶,但仅有这种保障是远远不够的。

  空间的渴望

  无论什麽时候,当我们休息的时候,我们都会爲自己挖一个小小的洞穴,而且这个洞穴刚好让我们容身,当然,不是指身体上,而是指心理上。这种行爲通常从孩提时代就开始了,例如床上的图画,房门上"生人莫入"的牌子。我们需要自己的空间,即使那只是间厨房或者车库。实际上,我们应该同情那些在家 或者工作场所没有自己的空间的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