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生产淡季,做好多能工的培养工作,为生产旺季的到来做好前提准备,尽可能的降低人力成本。
1.调整工时制度。采用标准工时制度,尽量减少加班,降低加班费费用支出,如有需要,采用加班优先政策,尽量排配关键/重要岗位员工加班,提升部分员工收入。
2.建立人力调节制度。重要岗位停止人员补入,若有离职则从非关键岗位中择优培养;非重要岗位离职不再进行人力补充,以关键重要岗位多能工进行支援。
3.建立多能工培养制度。开设训练专班,培养线组长与重要岗位多能工,增强不同时期不同岗位间人力调配的弹性。
四、当生产旺季向淡季转变时,个别岗位人力不足时不作补充,以多能工进行岗位论调;适时推动专案训练,储备人才以应对下次产能高峰;视产能状况,人力配比,选着推行作五休二制度。
五、当生产淡季向旺季转变时,通过校园招募、社会招募、网络招募进行前瞻性增补,并辅之以师徒制度以缩短训练周期,提高训练成效;将多能工调回关键岗位,一般及简易岗位用新人担当;推行校企合作岗位实习,巩固理论知识,缓解招募压力;调整工时制度,发挥员工个人最大工时贡献。生产淡旺季的转换,人力配置是否能够跟的上变化,需要人力资源的前瞻性规划,切忌临时抱佛脚。
人力不像生产的原材料,时刻储备在仓库里等你来用,人力资源市场的流动性非常大,一但错过招聘的最佳时机,可能会给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合理的分析现有岗位及每达到一定产量需求的人力数量,是做好淡旺季人力调节的重要环节,当我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建立起企业的人力蓄水池,将不再为了“用工荒”而愁眉不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