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市场不一定需要绞尽脑汁,号准了区域消费者的脉搏,也许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11月的一天,我们接到安徽滁州H酒厂老总打来电话,要求为其新产品进行皖北市场的上市启动。这是一家不大的白酒生产企业,市场遍布安徽、山东、河南、江苏、江西五个省份五十几个地市,品牌杂乱,有6种之多,但销量都不大,年销售额仅1500万元,且15元以下低档产品占总销量的90%,15—60元以上产品仅占10%。
由于15元以下产品利润微薄,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很低,15元以上产品虽然利润较好,但销量又太少。企业一直希望扩展中高端产品的销量,开发了价位从30—80元之间的四个新品,但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和居高不下的通路费用,虽然做了很多努力,花费不菲,产品入市效果却很差。眼看白酒消费旺季已经过去两个月,企业老总和销售人员心急如焚。
市场调研
皖北市场主流产品的价位在60元左右,属于市场中档产品,基本为本地品牌。而高档酒基本是外来品牌,高端价位在90元左右。中档以上酒店的主流消费群为公务和商务消费,占70%左右。这是个酒风颇盛的城市,因为文化上的传统性造成了交际方式的传统,一般公务、商务和个人交往大多是在酒桌上进行。当地人格特点偏向于负面型,民众喜欢传播小道消息,作为白酒主流消费群体的男性,对奇闻趣事、情色笑话津津乐道,在聚集时往往互相交流传播。
存在问题
企业只考虑了通路的激励,缺少广泛的消费者激励。企业虽然设计了针对酒店服务员的开瓶费,但这种方式哪个厂家都有,所以服务员不会刻意去推哪种产品,最关键的消费者利益激励却没有。销量主要来自厂方派出的促销员,而且完全靠促销员软磨硬泡获得,时间慢,销量低,效果很差。
企业品牌力弱,宣传不到位,消费者对新品不熟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