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么多年的运作和狂轰滥炸,终端的状况到底如何,资深的业界人士应该已经弄得清清白白了。可是,除了舒蕾,除了海尔,谁是后来者呢?成功者寥寥无几,学习者还是在忙忙碌碌的跟随之中。然而不管怎么说,终端是销售的最后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市场人员的视线。
出于销售目的,所有企业都对终端进行了放大和包装,有的企业从陈列面开始,力求打造一个视觉冲击面,起码在第一时间能吸引顾客的眼球。这年头,抢占了先机就会多一分可能。有的企业从终端的POP和各色吊旗出发,虽然做不到整个终端是自己的主场,但也可以为顾客营造出一种强势的错觉,向同行表明“本产品风头正健”。有的企业大打价格牌,在终端把价格大棒舞得虎虎生风,3天一调价,5天一促销,主包装送小包装或是大包装送赠品,把好端端的终端变成了菜场,吆喝声时起比伏,促销员比顾客还多。在众多竞品存在和顾客忠诚度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引导顾客作出购买决定呢?
技术层面:会卖
销售的主体是药店内的营业员。营业员向顾客介绍商品的时候,凭着自己对产品的了解,运用多种销售技巧把产品卖给顾客,这就是会卖。会卖的前提是营业员充分了解产品,这就需要厂家对终端进行“软包装”。多年以来,厂家都要求业务员对药店营业员实施“情感攻势”,业务员一个个都油得很,“大姐”、“小妹”的叫得亲热,希望能建立情感阵营,使产品动销。可是,这样的做法太普遍,一般的业务员可能都做得到。但是,如果遇到一个直脾气的店员,也可能会物极必反,把关系搞僵。加上营业员的工资普遍不高,流动性也很大,一个月不去巡店的话,可能换了两拨人。这样,前期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关系就付之东流了。
其实,会卖是一个技巧问题。近年来,一些药店终端很欢迎厂家对营业员进行,因为人员素质的提高,必会促进销量的提高。但开展时,很多厂家做得不是很好,要么一个劲儿夸自己的“瓜”好,要么就是一个劲儿贬低竞品。要知道,药店视每个产品如已出,你这么攻击其他竞品,难道药店让这些药品都退回去?自然会遭到卖场的抵制了。
厂家应当如何进行培训呢?不外乎把握3点:
一是把市场说明。营业员对目前的市场形势和格局的很关注,因为这直接影响到自身的收益。厂家一些相关的新闻性事件和动态一定要对营业员讲清楚,比如同一功效的主要卖点和产品差异点是什么、本品牌处于整个市场内的地位、未来和在其他市场的销售状况等,要及时把最新的行业信息或公司动态告诉她们。
二是把产品说透。对于本产品的核心卖点,要通过一两句话向营业员阐述清楚,形象地告之关于产品的相关病例和数据,让营业员活学活用,把产品的特性和主要卖点与竞品区分开来。
三是教营业员做事的方法。处于销售前线的营业员,最缺乏的就是销售技巧。顾客的问题千奇百怪,有时候沟通半天还是没有达成交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没有人帮助营业员们去总结和分析。如果厂家能因材施教,以提升销售技巧为主的培训是会受营业员欢迎的。
态度层面:愿意卖
愿意的前提是主动。顾客一进门,仅凭顾客嗓子不舒服,营业员就大力吆喝起××清喉片,帮顾客做推介,这个产品好那个产品好,一圈下来还是××清喉片好。对于这样的营业员,厂家估计会笑得合不拢嘴。可惜的是,情况往往是顾客进店后,明确地说喉咙不舒服,有没有××清喉片?营业员却爱理不理的,这也是很多厂家和商家比较头痛的地方。厂家花了大量的时间对药店营业员做培训,也没有吝啬费用,小礼物和餐费是时常有的,可为什么效果不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