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产品被困下的金蝉脱壳术

   2023-09-13 互联网2390
核心提示:高档产品低价卖。再配合凶狠的促销战,哪怕是忍受“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的痛苦,也决议要把A公司的利润产品置于死地。对手财大

    高档产品低价卖。再配合凶狠的促销战,哪怕是忍受“杀敌三千,自损一万”的痛苦,也决议要把A公司的利润产品置于死地。对手财大气粗,亡命突袭,A公司难道就这样被拖死?

    锐利出招,被动迎战

    春节刚过,B突然挥出“产品升级的利剑”,向A公司的利润产品“2008”开炮。

    所谓产品升级,即推出新品“清醇”,直接取代老产品“淡爽520”。“清醇”采用高档包装(比其终端售价为5~6元的“特纯”还要高档),但仍以3元左右的终端价格销售,并在高强度促销的支持下,在Y市城区大肆铺货,冲击市场。

    半月过后,“清醇”迅速铺开、走红。

    面对对手这次快速、毁灭性的攻击,A公司上至以睿智沉着著称的营销总监魏生,下至区域悍将方经理,都顿时被镇住了。

    先来看看市场对新品“清醇”的反应:

    1、消费者的反应:

    B品牌作为国内最大的啤酒企业,一直在全国、各地媒体做着立体式广告推广,在全国树起了品牌知名度,“清醇”正迅速被Y市的消费者接受。而且,以前绿色玻璃瓶包装的啤酒喝得多了,现在的白色瓶更“高级”、更上档次,价格也不高,有超值感,当然要尝尝鲜——让消费者产生“占了便宜”的心理,为“清醇”的市场启动创造了条件,并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2、终端的态度:

    “清醇”铺市之初,对各店大肆免费赠饮,每销售20件赠送1件、空瓶每件退5元。在很多地方,虽然“清醇”进货价格为28元/箱(12瓶装),比A公司的“2008”高2元,但是扣除促销费用后,“清醇”每箱在餐饮的到位价为20元左右,比“2008”便宜4-6元。终端店主普遍认为:“清醇”销量不大,但利润高,卖出去就有钱赚,当然欢迎。

    3、商的反应:

    Y地区二级分销网络,本来忠诚度就低,常为几毛钱的利润左右摇摆,当然经受不了“清醇”频送“秋波”的诱惑:虽然A公司的“2008”好卖,但利润低,不如偷偷地卖“清醇”!

    市场传来的信息显示:Y地区啤酒格局大有翻盘的危险。

    A公司为了拦截对手的铺货和促销攻势,仓促之间打出了两张牌:

    第一是“2008”对渠道开展买12件赠2件的促销活动,扣除促销费用之后,每件终端到位价为22元左右。但是,促销力度依然低于“清醇”,在终端上没有价格优势可言。

    第二是为了掐住“清醇”的脖子,缩小其影响面,A公司迅速在原有专场数目上增加了100家啤酒专销合作店。这一步有效地减缓了“清醇”的上市速度。当然,B公司更着急,也投入专场费用,尤其是拼抢A类店资源。可自己是外来户,经常是刚谈好的场子,转眼间又被A的业务员抢走了。于是,专场争夺的战火从A类店燃烧到了B类店甚至C类店。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