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草案显然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很多人认为草案过于晦涩和求大求全,但对于医药生产和流通企业来说,面对扩容的市场和产业链的变革,及早进行整合、认真研究临床和第三终端市场的营销模式是当务之急。
经过长时间酝酿之后,2008年10月14日,名为《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新医改方案全文面向社会公布,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意见征求。从此次公布的医改草案不难看出,此前来自多方面的关于医改的意见和建议被有效综合在一起。对于一个旨在涵盖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90%以上人群的“大医改”方案,“大而全”的思路在此次草案中似乎随处可见。但是,从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具备一定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内容,比如“医药分家”、“基本药品目录”、肯定私营医院的等。
从今年4月的西安“国药会”相关论坛,到最近各地举办的医改趋势研讨,当医改脉络逐渐清晰的时候,定位于不同渠道、不同市场、不同方向的企业会从此次医改草案的药品市场扩容、第三终端新趋势、临床改革等方面得到或多或少的启示。特别是在2008年医药行业经受国际金融、产业巨变、市场疲软的大环境而举步维艰的情况下,这样的积极信号更牵动着众多企业的神经。
面对行业扩容企业未来如何发展?面对渠道变革如何实现销量提升?新的机遇和条件下如何进行营销模式创新?不妨让我们从草案中提炼出的几个关键词里寻找答案。
启示一:渠道扩容方向明确
“医改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一制度将在10年内基本建成,其中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达到90%以上。”
关键词:“全民覆盖”
“全面覆盖”的概念,将医保范围有效涵盖了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普通农民的范畴,将国内90%以上的人口都有效涵盖,一个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药品使用对象扩大,同时药品销售规模将极大提升。
以往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用药量和消费金额方面差距巨大,造成了第一终端、第二终端的市场空间巨大,使得医药企业纷纷在这两个区域进行市场竞争。而随着国家的扶持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此次医保范围的有效确立之后,广大的第三终端,乃至第四终端(城市社区医疗市场)的市场份额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有巨大的提升。甚至有专家学者和企业预测,基层市场的扩容规模会达到2000亿元左右,笔者则认为要远远大于这个规模。
新医改草案中关于“医保”、“农保”制度的明确,则清楚地为众多医药企业指明了此次渠道扩容的方向。如何抓住这样一个历史性机遇进行渠道整合和提升,需要所有医药企业慎重思考。药企必须及时研究有效扩容部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药品使用习惯,选择性价比高的药品导入市场;在相关终端,更要提前实施以塑造和口碑传播为核心的营销策略;积极有效调配企业资源,建立渠道战略规划,进而拿到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这些都是急需落实的核心工作。
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当终端代理商和渠道商正在积极寻求“医保”和“农保”品种,以应对行业发展大趋势的时候,我们的大多数医药企业却显得格外的“大度”:对涉及医保和农保的品种界定不清楚,如何权衡二者在整个企业经营中的方向和地位定位仍不明确,二者的渠道选择和营销策略更没有合理的统筹,更多的只是观望和小心翼翼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