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面前,企业慎用灾难营销

   2023-12-16 互联网1440
核心提示:方法中有“”这一大类,而这一大类较其它类别被营销人士用得更多,效果也较好,在娱乐明星这个“坑道”里更是如此,一些八竿子打

    方法中有“”这一大类,而这一大类较其它类别被营销人士用得更多,效果也较好,在娱乐明星这个“坑道”里更是如此,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绯闻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不少所谓的“明星”。灾难营销属于事件营销范畴,它以不可替代的新闻价值和高关注度成为商家争相利用的焦点,此次探讨,主要针对灾难营销的方法问题展开。

    每当政府主管部门发布流行病预防的信息时,某“板蓝根冲剂”的药企就借机宣传其产品能防治该流行病,无论“手口疫”还是“猪流感”,该药企的都宣传其产品的卓越性能,使许多人恐慌于流行病到来的消费者纷纷购买其产品,许多医学专家却认为“板蓝根”没那么神,甚至于主张不用“板蓝根”防治“手口疫”和“猪流感”。当特定的流行病没有真正到来时,药企的“灾难营销”是“成功”的,因为他充分利用人们怕死的心理,利用其它类药品企业没错同类广告的良机,达到了卖药的目的。

    “灾难营销”是一个不被企业公开承认的名词,或被“事件营销”所包含,但屡屡天灾人祸的来临,总有不少企业大发横财或占尽便宜。如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一些不良企业就利用灾难做免费广告,公开作出捐献巨款的空头承诺,媒体为他做了大量的宣传之后,这些企业就再也不兑现捐款的承诺了。又如“非典”流行病出现时,一些酿造厂的酸醋价格成倍数上涨,很捞了一把。再如台风、车祸、其他事故的出现,都有一些不法商人借机推销高价物品等。

    也许这些善用灾难发财的企业,他们认为“灾难不常来”,人们对灾难的恐慌就是最佳的营销时机,能够快速拉动产品。事实上,“灾难营销”的确有四两拨千斤的广告功效,前段时间某地传出将要地震的谣言,据说一些人卖口哨和手电就发了大财,平时只买几角钱的口哨居然可以卖到十几元,手电筒卖到二十几元,真让人“佩服”商人的“眼光”。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