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远久的故事:一个农夫辛苦了一辈子,在他老得不能动的时候,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懒惰下来。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告诉他们:我在葡萄园埋了一堆财宝,足够你们活下半生了,自己去找吧!他们几个儿子于是拿起工具,找遍了整个葡萄园也没有找到财富,倒是葡萄因为翻了土而长势很好,获得好的收成。
结合到今天的企业管理,如何让员工主动与能动地工作才是企业壮大的源泉。
行为矫正是源于组织行为学的概念,指的是采用有规则的;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和训练出组织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并使之达至“步调一致”的过程。
笔者(佟天佑)在多个企业顾问案中的验证:现实操作中,当员工行为与管理人员的要求及初衷相差时,行为矫正便成为实现管理目标的必要手段。
在奖惩未必奏效时,怎样办?经验和现实告诉我们:许多时候,只有当员工的行为达到标准时才给予奖励。
事实上,奖励若仅仅是“微不足道”时,其方式很难奏效。因而,需要进行行为矫正,也就说:如何树立作为上级的榜样和循序地引导员工的行为,使之按预期目的工作。笔者归纳和提炼其步骤与操作——可简单概括为三点:
首先,识别与绩效有关的行为事件,即识别哪些行为对绩效有显著的影响;也就是80/20法则之20%左右的行为影响着80%左右的绩效。
其次,要懂得鉴别行为的因素和影响绩效的原因;提供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最后,是评估绩效的情况,并及时促使高水平的绩效得到应有的奖励。
笔者的顾问心得和分享是:找到关键行为部分,让上级成为有意识的激励者和调节者。换言之,就是善于发现问题所在;以使投入相应的精力在过程管理中逐一矫正,进而运用“标杆”作用来产生影响力和调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