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C市终于告别了阴雨天气,阳光普照,淡淡的花香弥漫在空中。
第一个季度,宜康购物广场为应对经济不景气,大举引进自有并加大了打折的幅度。但这一措施并没有像市场部经理Antony预料的那样取得理想的效果,宜康购物广场的额不升反降。经过调查和讨论,Antony和他的助理John有了新的想法。
消费者感知的折扣与商家提供的折扣是有差距的,消费者出于保护自己以免被欺骗的心理,会低估商家给出的折扣,即消费者感知的折扣值低于给出的折扣,而对折扣的低估程度随着广告折扣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商家在制定折扣时并不是幅度越大越好。
过高的打折幅度会导致消费者低估折扣,从而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知名品牌和非知名品牌相比,非知名品牌的折扣更容易被消费者低估。同时,相对于自有品牌来说,同样的折扣,知名品牌更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因此,商家对商品提供相同的折扣时,相比自有品牌或其他知名度较低的品牌,全国性品牌或知名品牌的消费者感知折扣更高,促销也会相对更有效。
商店形象所带来的影响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无论是对于广告折扣的低估或是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因此,商店定位与形象的差异在消费者购买同一产品时影响并不显著,这时,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品牌,至于是在高档店里购买还是在低档店里购买,影响并不大。因此,宜康购物广场不需要太介意定位相对较高的中怡百货所带来的压力。
因此,Antony和John觉得有必要尽快设计新的促销方案。虽然大的方向已经明确了,但John对如何落实新的促销方案还不是很明晰。他认为宜康购物广场必须确定一个新的折扣率,将它调整到合理的水平。“每种商品和品牌都有其最优的折扣率,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出每种商品和品牌的最优折扣率。”但对于如何找出“最优折扣率”,John却是信心不足。
翌日下午,John在同学聚会中见到了大学同学老鲁。老鲁五短身材,双眼灼灼有神,毕业后继续读研的他现在任职于当地一家著名的咨询公司,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与丰富的实战经验。John坐在老鲁的旁边,趁着其他同学还未到齐,说:“老鲁,我们公司遇到了一些问题,想向你请教!”然后,他把自己的困惑说了出来。
老鲁说:“你们遇到的,其实是一个相当普遍的促销问题。但是折扣率的制定不是那么简单的,既要考虑公司与供应商的关系,又要考虑竞争对手的策略。”
老鲁喝了一口茶,说:“前不久,我看到了一篇文献,是美国一所大学的研究报告。你能不能回答一个问题:商家提供折扣给消费者的目的是什么?”
John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最终让他们购买。”
“就是呀。那么,我们就要弄清楚什么样的折扣率对应什么样的购买意愿。折扣幅度越大,购买意愿就会越强吗?”老鲁说,“显然不是。你们公司遇到的情况正是如此吧?”
John点头称是。老鲁不慌不忙,娓娓道来:“只有能引起消费者购买意愿增强的折扣率才是有效的。无效的折扣只会浪费公司的资源。折扣过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