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下雪的傍晚,美国大文豪爱默生发现农场一头小牛仍然在外面逗留。爱默生担心小牛会冻死,于是叫儿子把它拉进牛棚,两人一前一后使尽所有力气,那头牛总是固执地留在原地,动都不肯动。家中女佣见两个大男人满头大汗,徒劳无功,于是便上前帮忙。她拿了一些草让牛悠闲地嚼食,并一路牵引,很顺利就将牛引进了栏里,剩下两个大男人站在那里目瞪口呆。
中多些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他真正的需求,说些他们想听的建议而不是一厢情愿地硬向顾客塞产品。《把卖给爱斯基摩人》这本书有一阵子成了界必读书。但如果你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的话,下次你如何去面对这个爱斯基摩人?如果你只是考虑自己的口袋,而不是站在客户的立场去为客户着想的话,生意一定做不长久!正如一位营销专家所说,"我很喜欢钓鱼,我也很喜欢吃冰激凌。可是,我在钓鱼的时候绝对不会用冰激凌做鱼饵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为了和隔壁那家日本米店,王永庆颇费了一番心思。当时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忠诚度自然提高。
从这家小米店起步,王永庆最终成为台湾工业界的"龙头老大".后来,他谈到开米店的经历时,不无感慨地说:"虽然当时谈不上什么管理知识,但是为了服务顾客做好生意,就认为有必要掌握顾客需要,没有想到,由此追求实际需要的一点小小构想,竟能作为起步的基础,逐渐扩充演变成为事业管理的逻辑。"
同样是卖米,为什么王永庆能将生意做到这种境界呢?关键在于他用了心!用心去研究顾客的心理,研究顾客的需要,研究如何去满足顾客的需要。他只比别人多做了一步,却成就了他一番伟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