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蝇效应在问题员工管理中的应用

   2023-01-12 CHINA7290
核心提示:  林肯少年时和他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里犁玉米地,林肯吆马,他兄弟扶犁,而那匹马很懒,慢慢腾腾,走走停停。可是有

  林肯少年时和他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里犁玉米地,林肯吆马,他兄弟扶犁,而那匹马很懒,慢慢腾腾,走走停停。可是有一段时间马走得飞快。林肯感到奇怪,到了地头,他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马身上,他就把马蝇打落了。看到马蝇被打落了,他兄弟就抱怨说:哎呀,你为什么要打掉它,正是那家伙使马跑起来的嘛! 没有马蝇叮咬,马慢慢腾腾,走走停停;有马蝇叮咬,马不敢怠慢,跑得飞快。这就是马蝇效应。马蝇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只有被叮着咬着,他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不断进步。

  马群为何总是给人以充满活力的感觉?因为马蝇对它的叮咬时刻都不放松。在任何一个马群里,都可以发现这个充满哲理的现象:马蝇会不时地在马匹身上叮上一口。马被其叮咬后,疼痒难忍,便用尾巴不停地驱赶;若拂之不去,就会发足狂奔,企图将其甩掉。结果被叮咬的马不仅没有血尽身亡,反而由于不停运动,生命力更加旺盛。

  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组织类似于马群。而那些个性鲜明、我行我素,同时又是能力超强、充满质疑和变革精神的员工,就是企业中的“马蝇”。在一些组织中,他们被叫做“问题员工”,甚至上了“黑名单”,因为他们难于管理。

  “如果把马蝇看作是对组织的一种刺激,那么IBM公司确实也有很多这样的员工,因为IBM公司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创新。要创新,就必须要有这样的员工来经常刺激整个组织。”IBM华东区人力资源经理姜雅玲说,“但是,IBM不会简单地将这样的员工当作问题员工。”

  培养个性化员工

  “马蝇也要分两种,有的马蝇会传染疾病。”姜雅玲说,“个性化员工也要分两种,应区别对待。IBM每年都要与员工签订一份《员工行为准则》,其中包括遵纪守法、诚实、正直等。那些违反了行为准则的马蝇,比如作假的员工,会通过正当程序被IBM辞退。”

  IBM一直宣称,它寻求的是最“合适”的员工。在“合适”这个标准中,除了工作能力强这个硬指标外,还包括更多的软指标,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员工必须认同IBM的核心价值观。比如:成就客户、创新为上、诚信服务以及必胜心、执行能力、团队精神等。在认同IBM价值观的大前提下,那些个性很强的员工也都可以得到支持和培养。

  有一个经典故事经常被管理界引用,这个故事来源于新近翻译出版的《IBM商业魔戒三部曲之小沃森传》中:1947年,小沃森刚刚接手IBM销售副总裁。一天,一个中年人沮丧地来到他的办公室,提出辞职,因为他原来的导师柯克和小沃森是竞争对手,他确信小沃森主政后会把他挤垮。这个中年人就是曾任销售总经理的伯肯斯托克,才华横溢但一度受挫。没有想到,小沃森对他笑着说:“如果你有才华,就可以在任何人的领导下展现出来,而不光是柯克!现在,如果你认为我不够公平,你可以辞职,但如果不是,你就应该留下来。因为这里有很多机会。”伯肯斯托克留了下来,后来为IBM立下了卓著功勋。小沃森评价说:“在柯克死后,留下他是我最正确的做法。”事实上,小沃森不仅挽留了伯肯斯托克,他还提拔了一批他并不喜欢但却有真才实学的人。

  这个故事体现的精髓,后来构成了IBM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营养来源。 “吸引、激励、留住行业中最好的人才”如今已成为IBM人力资源工作的宗旨。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伯肯斯托克是IBM历史上一只很大、很厉害的“马蝇”。


制度保障言路畅通

  那些具有马蝇特性的个性化员工,他们生性敏感,脑子里总是不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因此,对待这些员工,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让他们的想法能够顺畅地表达出来,并传达到相应领导的耳朵里去。言路畅通是对他们进行管理的基本保障。今天,IBM内部的沟通方式已经更为多样。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IBM全球的每一个办公室里都有一只别致的小箱子,被称作Speak Up(向上说)。那是一只意见箱,能够开启这只箱子的只有人力资源部门的高级经理,而信件会呈交给各地区的总经理甚至更高层。也就是说,IBM各分公司的员工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直接交给Speak Up,将意见与建议直接反馈到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可以是地区总经理、大中华区总裁、亚太区总裁,甚至是公司总部的CEO。公司会派高层人员及时、妥善处理这些问题。

  IBM还有若干条制度化的沟通渠道给员工提供申诉的机会。这些制度包括:Executive Interview(与高层管理人员面谈)、Round Table(召集不同部门的若干员工与总经理座谈)、Value Jam和World Jam(大论坛)、Open-door(申诉)、Think Place(畅所欲言)等等。

  以Executive Interview制度为例。李小姐是IBM上海分公司的员工,她的直接上司在北京,更高层的经理则在国外。最近,在国外的高层经理来到上海,了解她对工作是否满意,聆听她对上司、对自己职业发展的想法。这些谈话内容,她的直接上司都不能在旁边听。这样的谈话是不定期的,但至少每个季度都会有一次。这种谈话制度是一层层进行的,普及到IBM公司所有员工。

  在这些制度化的沟通渠道中,员工不必担心“越级”,他和IBM全球总裁之间可以没有任何羁绊,可以直接进行交流。有了制度保证之后,怎样让员工主动、积极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成为关键。事实上,许多企业也都鼓励员工大胆进言,但结果却没有几个员工来参与,企业内部讳莫如深的氛围依然如故。IBM在推出这些制度之初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并采取了应对办法。比如说,有专门的团队和人员来负责推进、公司最高领导直接督办、对其建议被采纳的员工给予高额奖励(最高奖励可达1万美元以上)。因此,IBM每年都可以收到很多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今天,IBM的一些制度中随处可以发现员工所提意见的痕迹。

  IBM每年都有经理层人员调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如果你觉得不合适或者合不来,你可以申请并有很多机会调到其他部门去。 同时,IBM更鼓励员工正面面对这种人事调整。“如果是因为风格不同产生矛盾,我们鼓励经理和员工自己解决。这是他应有的能力和权力。如果是原则性的严重问题,那么人力资源部门也可以介入来解决。”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