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战略总结四句话

   2023-01-12 互联网7110

  这就是战略的魅力。为什么在第三次和第四次反围剿中,红军可以分而制之,击退10倍之敌?为什么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可以用60万完胜80万,其中直接歼敌就达55万人?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是毛军事思想中,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的成功体现。

  制订营销战略,必须懂得“平方原理”。当所有资源集中在一个方向上时,其产生的效益将是以平方形式剧增的。

  现实中,我们发现许多企业的营销战略是发散的,形不成整合力。

  从架构上,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P无内在联系,都要做好,都没做好;

  从手段上,公关、广告、促销、终端、渠道,各有一套思路,关联性不够高;

  从区域上,各大区之间缺少联动、各自为战,经验不能交流、队伍不能协同。

  用《亮剑》中李云龙的话讲,一个连一个连地上去送死,这叫“添油战术”,为兵家大忌。

  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讲到“识众寡之用者胜”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如果对战略的认识,仅停留在简单的战术层面,不能形成战略合力,那么营销的结果自然会让人大跌眼镜。

 

  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句话似乎不存在争议,因为毛主席他老人家早就说过。

  但许多人知道战略来自于调研,却不知背后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有规范的调研部门,二是要有正确的调研方法。

  毛主席打仗为何用兵如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背后有军委三局。

  军委一局叶剑英,负责参谋和作战;

  军委二局曾希圣,负责情报和信息;

  军委三局彭雪枫,负责保卫和联络。

  没有这三个局,司令就成了光杆司令,失去眼睛和耳朵,胜利就会缺少保障。

  遵义会议之后,红军遭遇川军名将郭勋祺,当时共有敌人的两个精锐旅追击上来,但由于军委三局不在,我方错误地判断了敌人兵力。

  红一军团迎上去,想把敌人“蓝彻斯特”了,但差点被敌人“蓝彻斯特”了。

  关键时刻,朱老总亲自到一线指挥,但即使这样也未能全歼来敌,形成了不利的消耗战。

  此战不胜,使红军深刻意识到军委三局的价值。

  其后不久,在那场“北上”、“南下”之争中,张国焘分裂红军率部南下,并暗令陈昌浩扣留红军其他领导人。

  毛主席当机立断,连夜北上脱离危险境地。脱险之后第一句话,就是问军委三局是否跟上来了,这也足以证明战略部门对于决策者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少企业对战略调研部门还缺乏深刻认识。

  有些中小企业老板喜欢“凭企业家直觉”做事,在市场上看到什么,在酒席宴间听朋友说什么,自己就归纳出了战略构想。

  企业上了规模之后这样做就行不通了,一个人怎么可能行行是专家、战术细节都明白?

  而调研方法也同样重要。

  经常看到企业开探讨会时,老板总是愿意先“抛砖引玉”,“这个问题大家是怎么看的呢?我是这样看的……”

  这样的会议基本可以不开,因为一旦老板先说话,会议上马上会出现两种人。

  一种人是正找不到机会拍马屁的。给老板送礼没有机会,那么就利用给老板的观点打圆场,来进行“业务拍马”。

  老板指鹿为马,他就会想方设法配合,说什么鹿的犄角和马的耳朵原本就是一回事。

  另一种人,则认为老板“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对领导真心崇拜,既然老板想了,自己也就不用再费脑筋。

  我们发现,探讨会上领导一定要最后发言,多听少说、先听后说,学会基本的调研方法,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结论。防止批量出现专门投老板所好的人,坚定企业的错误决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