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人才如何引进?怎样管理?

   2023-01-12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10040

   可以试试“地中海”

   在20日上午的座谈会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长刘宏教授提出了海外高层次人才为国服务的“地中海”三结合模式。刘宏是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致力于研究国际移民和人才战略以及华侨华人在中国发展中的作用。他目前在主持国务院侨办和广东省政府委托的有关公共外交和招才引智的研究项目。

   “地中海”模式代表地方政府、中资或国有企业、海外人才和海归的有机结合。地方政府有着丰富的土地和人脉资源,但技术和资金不够雄厚,它们的国际联系也比较薄弱;中资企业有雄厚的资金,但缺乏一些高端技术和人才;海外人才有高新技术和知识以及国际化的资源,但是缺乏资金、市场和土地资源的支持。刘宏通过多年的调研,认为“地中海”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使三者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既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又能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同时也吸引海外人才归国。

   以吸引留学人员为主的地方性工业园区在发展初期有税务等方面的优惠,对引进人才和技术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其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有可能受到管理、资金以及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地中海”模式具有灵活性,可以把各方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但不需要专门的管理机构。源自新加坡的高技术新移民上市企业(如联合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国的成功发展关键在于其充分采用这一模式。

   “地中海”模式不仅有利于“请进来”,也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例如,2009年11月,中国IT企业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与旅日中国留学生创办的SJI成功携手,达到了双赢。

   地理意义上的“地中海”是联结欧亚非三大洲的重要通道。同样,人才的“地中海”模式是地方、国企和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桥梁。这种模式给海外人才提供了一个重新适应文化冲击的过渡期,让他们更加准确地找到自身定位,有可能从初期为国服务的“海鸥”逐渐转变成回国服务的海归。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