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化:企业物流能不能外包

   2023-05-12 互联网3410
核心提示: 外包应该放在价值链分工的角度来分析。成熟的外包业务具有两方面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企业自己的业务理得较顺,模块化较强。


    外包应该放在价值链分工的角度来分析。成熟的外包业务具有两方面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企业自己的业务理得较顺,模块化较强。如果企业业务模块化做得好,物流可以外包,做得不好,更应该外包。业务水平低虽是多方面的结果,但反映了业务梳理不畅,模块化较差,往往造成业务上不好剥离,想把物流外包都困难。  

    我对目前普遍接受的以“核心业务说”支持物流外包的观点并不认同,起码其说服力不够。价值链上的任何部分都是重要的,都必不可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应该是弱项。物流外包不是因为企业觉得物流不重要,但当我们告诉企业它应专注于主营核心业务时,实际上是做了肯定的判断,而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  

    家电企业大多外包物流业务,但却相信“渠道是金”的道理。它们会说自己的核心能力是建设、市场或生产工艺等,物流不是自己的核心业务,但它们对物流的重视有增无减。  

    外包第二个条件是,企业只有相信物流公司能比他做得好才会考虑外包。外包有时是一个经济理性问题,但有时需要在理性之上。理性的企业会考虑它对外包部分的控制能力。  

    这些年的讨论过多关注于物流本身的操作能力,如计划、运输、仓储等,以为具备这些能力就可以承担物流外包了,而恰恰没有考虑企业是否对第三方物流的控制能力有无信心。即使企业有而且相信自己有这样的控制能力,但还是不肯外包,这就是信任问题了。这时,是否外包就转化成了理性之上的问题。  

    企业外包决策还需要什么?现在的价值链和供应链的分析工具过多强调链的过程环节,如计划、采购、生产、运输、仓储等,这可能是受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影响。  

    价值链分析强调专业化是对的,分析核心业务能力也没有错,但却忽略了一点,就是企业对整个供应链有着合理的控制愿望。满足这种愿望的第一步就是建立控制能力,而前提是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双方,特别是企业(出包方)的角色改变了,从以前的操作能力为主转变成对外部合作方的控制和管理能力为主,而不是简单地转变为专注于核心业务。外包以后,企业将对人和资产的管理转变成对物流服务的管理。  

    如何在安排上让企业不觉得失去控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不仅仅是成本和服务水平的问题,因为这些都比较容易解决。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帮助企业面对这个新的挑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