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当时正值猴年,网络上流传的一个可爱的卡通猴形象给文化传播管理者带来了灵感。这只可爱的大头猴告诉大家,“6月联想还要裁员”的信息严重失实!它还点评说:小道消息害死人啊!这只保持中立的可爱大头猴,逐渐得到联想员工的信任。从此,联想设立了“Bigmonkey大头猴信箱,员工有任何意见都愿意向大头猴反映,有任何问题,也都会向大头猴请教。它已经成为联想的“招牌猴”,在普通员工中建立了信任的沟通氛围。
如果碰上重大事件,员工还可以通过“总裁在线”, 请总裁杨元庆亲自在线回答大家的提问。许多员工至今难忘2003年的那次连线,当时,联想公布了新的战略,杨元庆随即便在线回答了员工的诸多提问,保证战略沟通的及时、有效。
当然,沙龙、会议也是在公司重大事项宣布之后,必不可少的内部沟通手段。有一件事情,至今令我激动不矣。那是在2004年12月的一天,联想对外宣布并购IBM PCD,柳传志、杨元庆等高层领导,在新闻发布会结束后,马上召开了联想全体员工大会,向大家及时通报并购的前因后果,以稳定军心,激昂斗志。那次会后很久,大家都还沉浸在巨大的喜悦和激动之中。
联想的员工,尤其是跨部门、跨公司的员工,可以通过“进步信箱”来交流,这也是联想的特色方法。员工可以通过写信参与公司建设、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信箱里还设置了“落实通报”栏,由客户关系部及时跟踪建议、意见的落实情况,建立起公司级的意见处理反馈流程,以保证各项建议得到反馈处理。
联想的文化传播管理者当然不会错过通过生日与员工沟通的机会,因此,每位员工在过生日的时候,都会收到公司赠送的礼物。工作人员尽量选择一些可分享的礼物,加强员工间的沟通与情感交流。
第三招:体验传播:活动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有效的方式,也是文化理念附着的重要载体。这一板斧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员工参与进来,在活动中体验文化主题的内涵、理解文化的外延。
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联想的文化活动可谓是多种多样,大多都为原创性的特色活动:无总称谓、C-time(沟通时刻)、元庆午餐会、迎接新财年、誓师大会、庆功宴、足球联赛、春节联欢会、运动会等等,数不胜数。
如果在联想,恰巧碰到了杨元庆,你喊了声“杨总”,所有的员工都知道你不是联想人,因为联想人会称呼他为“元庆”。这声简单的“元庆”背后,是文化传播工作者对“无总称谓”活动落地的汗水和辛劳。要知道,当1997年,联想提出了《关于公司内部人员称谓的倡议》时,干部层,尤其是员工层很多难叫出口。直到两年后,集团干部人数增多,“总”风日趋盛行,滋生了干部享受特权的快感,拉大了与员工的距离,杨元庆才下定决心一定要落地“无总称谓”。
联想随后将原来的《倡议》改为《规定》,要求全体高管每天早上在本办公楼门前迎接每位上班员工,主动向员工问好,并让每个员工以“无总”方式称呼自己一次。此活动一直延续到员工能很自然地、习惯地使用“文明称谓”为止。通过“无总称谓”,联想“平等、信任、欣赏、亲情”的企业文化得以更好地传递。
当然,员工享受的“优待”可不止于此。从2003年开始,员工每周二中午,可以利用午休的一个小时时间,在三层大平台上享用免费的咖啡、茶点,可以与公司高管进行自由的、轻松的、无主题的沟通交流,联想称之为“C-time”。其中, C代表两个含义:“Communication(沟通)”和“Coffee(咖啡)”。
每个月,部分员工还可以与元庆共进午餐。用餐时,大家就一个话题进行详细、深入的交谈,这便是“元庆午餐会”。这个活动之所以开展是因为,当联想越来越大时,杨元庆与基层员工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他想通过一个活动加强与基层员工代表的交流,并通过这种非正式渠道将自己此阶段的重点想法和观点传达给员工。至于选择什么样的员工代表,要根据每次午餐会的主题而定,杨元庆会主动邀请与该主题相关的员工来参加,员工也可以自愿申请,或者规定一些特定类别,如党员、新员工、新任经理、创业之星、研发工程师等。“元庆午餐会”真正开拓了午餐沟通的新模式,效果明显,因此引来其他高管竞相效仿。
此外,考虑到员工在一年里,很难有时间集中起来进行文化学习,联想还特地发起了“文化月”活动,即在一年中的某一个月里,集中开展学英语、图片展、生活技能、书市、十佳歌手、贺岁电影、联欢会等活动,丰富员工生活,使员工,特别是新进员工能更切身感受到联想的文化,激发身为联想人的强烈自豪感。
联想每年在文化传播上还有很多固定的活动,比如,每年的第一天举行升旗仪式来迎接新财年;每年的第一个月,召开全体员工誓师大会,公布集团战略方向和部署;每个季度结束后,如果公司超额完成了任务,要举行全体员工庆功宴;定期举行内部足球联赛、春节联欢会、运动会等,通过多种文化活动,传播文化理念、文化主题,达到凝练团队、提升员工士气的目的。
“单向传播”、“双向传播”、“体验传播”三个招式看起来都很简单,威力似乎也不大,但将这“三板斧”有计划地使用,就会使文化落地工作变得有效、易操作、易传承。
好风凭借力,好文化还得“三板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