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关键是,在有了目标与计划之后,要对照计划进行分层、分阶段考核,如月度、季度,公司级、部门级、个人级,或者时间重新划分、层级可以更多,而且每次考核之后要根据目标调整下一个时间段的计划;另外,考核要数字化,基于事实依据,要逐层分权实施。最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中心或部门、每一个人,都要签署《目标责任书》,其中规定好其应该明白的各种细节,包括奖励与处罚原则。
第三种设计思想是,人的努力与利益密切相关,利益授权分配有助管理的积极性与效果的提升。绩效管理或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绩效,但离不开物质利益的刺激性手段,否则就把人当成了只有精神没有肉体的虚幻怪物。奖金机制的设计成为了绩效执行是不是能够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里的关键是,奖金分为理论值与实际值,后者是前者乘以考核系数所得,每一个中心或部门、每一个个体,都会存在理论值与实际值,得到的当然只是实际值。每一个层级的理论值与实际值的差值,不是“收归公司”,而是交给这个层级或者这个部门的最高长官去重新分配,当然要规定,个人有权决定,自己不得享用(自己有更上一级领导),某个体至多享用全部的30%,剩余部门可以用于大家活动且不得少于30%,钱在财务临时保管,凭发票报销,年度内有效。
第四种设计思想是,物质激励固然重要,精神激励更有价值,绩效管理靠激励引导。一个绩效管理的体系能不能发挥作用,金钱很重要,但离不开精神的鼓励,有时候精神的鼓励设计好了会远比物质的奖励要有价值得多。所以,设计激励体系就成了绩效管理的关键性因素。
这里的关键是,首先在物质上兑现承诺,其次设计出精神激励层面的标准与方式。激励通常分为中国企业普遍运用的小学版本、有思想且效益不错企业使用的中学版本、绝大部分中国企业乃至世界企业都很难想到的大学版本(笔者独创)。小学版本就是通常的优秀团队、优秀个人、金牌银牌铜牌、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等,俗气且完全没有价值,即使再配上锦旗和证书,也是白给;中学版本就显得有些个性化,如利润冠军奖、金扳手奖、沉默寡言奉献奖(当然得有条件和技巧);大学版本就完全与众不同,能激励一个很多年,能带动大家和被激励者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境界,甚至能带动企业的荣誉。
第五种设计思想是,文化不能当饭吃,精神不能当衣穿,人人都想做老板。因为时代不同了,面对80后、90后的新生代,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某一个有效的方法,要创新。笔者认为对付这样的群体,就是让他们真正做老板,所以,绩效管理重在机制设计,即人人都做老板的机制。
这里的关键是,借鉴项目管理机制、证券奖励机制、PE运营机制,甚至某些传销机制的方法,设计企业的项目运营、研发创新及营销管理机制,让大家都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对于连锁经营、合作经营,不要以传统的方式到处招兵买马,在各方面增加企业的负担与成本,而应该创造一个机制,让这些人不做员工做合作伙伴、不做成本做资本,从而为企业减少负担,让人人都做老板,增肥个人,变成自己为自己做事情、自我激励,从而达成无为而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