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9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文即位,史称:“建文帝”,但在位仅仅四年,建文帝的四叔燕王朱棣就发动“靖难之变”用武力推翻了朱允文。英明神武的明代开国皇帝,终于没有如愿的掌控其生后的事情。这在中外历史上并不鲜见。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些前面的皇帝们是在以能否传承自己的“基因”来选择后人。
企业也是这样,总想以自己的思维来影响后任的领导往往并不成功。长虹倪润峰之后的赵勇,已经显示出了与倪润峰不同的风格和管理思想。也许正是这种“反基因”的传承才给企业带来了创新与活力。
企业各任领导的“基因”变化往往企业变革的深层动力,因此,没有反叛精神的继承者注定是要受到挑战的。不论是明代朱允文,唐代的李治,或者现实中企业的继承者,没有主见与创新,懦弱无刚者往往给国家或企业带来的不是和平,而是动乱。汉代的“萧规曹随”虽被视为美淡,但也终被汉武大帝给打破了。因此,企业领导的“基因”要传承下去,既不是性格的传承、管理风格的传承,而需要传承下去的唯一不变的“基因”就是企业家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本身就是反传统的,也就是说,企业领导继承最高法则就是在企业家精神传承下的“反基因”传承。这种看似“反基因”的传承才是企业真正的继承。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长虹的赵勇,联想的杨元庆等,应该说都是得了“真传”之人。
《英雄》电影中的秦始皇最后悟出了“剑”字的真谛是“不杀”。其实企业的继承也应该悟出真正的传承就是“不继承”。
在我们很多企业中的一个现象是,其创业的精神领袖被神圣化了,教条化了,当这种创业领袖成走上企业的神坛时,企业也就开始失去创新与竞争力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时候创业领袖的精神实质已经被抛弃了,企业留下的只是领袖为后来人辅好的道路。当这个路再往前走时,遇到需要再去开创新的道路时,他们都显得手足无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