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会展中心推动各城市盲目建设展馆 自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对所有在建、拟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以来,会展中心的建设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但就目前状况而言,全国各地的会展中心建设项目似乎根本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从重庆茶园新区传出消息要建设一个20万平方米的国际会展中心到海口、西安、厦门等二线展会城市会展中心二期工程的扩建,在国内再一次掀起展馆建设的浪潮。 据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展馆2期工程招标公告显示,建筑面积约60000平方米,投资总额约40000万元。工程部一位姓罗的负责人透露,招标工作已经于6月底结束,在拆迁工程结束之后,立刻就会开始动工。新展馆是在原西安国际会展中心基础上建设的,按照规划新展馆建筑总面积将达到10万平方米,加上原来的4万平方米旧展馆,如果再加上室外展馆,那展览馆的规模已经不小,但目前除了西洽会、巡回展览的糖酒会,西安市成大规模的展览会并没有几个。 如果说西安建设展览馆尚未成为大众讨论的中心,那海口会展中心的扩建可谓是在风头浪尖上。为了实现整体的“海口美丽沙概念规划”海口会展中心的二期工程将会成为一个重点建设项目。海口虽然具有雄厚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问题,海口的展览数量并不多,大型的展览更是屈指可数。在这种意义上看,会展中心更像是一个形象工程,不具备实际的经济价值。 几乎与此同时,厦门会展中心的二期工程的招标工作也已经开始,此外,还有重庆和武汉等地也提出了相关建设计划,这股盲目的建馆风已经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展馆常规用于展览的面积也超过了250万平方米,如果室内室外加起来,则超过了500万平方米,而有“展览王国”之称的德国展览总面积也只有240万平方米。形成鲜明的对比,我国的展览馆利用率很低,在展馆建设上表现出一种盲目的态势。 当前展馆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直接成为投资主体,缺乏市场考虑,贪大求全,希望一步到位,致使一些地方在展览场馆建设方面投入过大,缺乏考虑投资成本和收益。由于我国展馆建设政府主导性较强的特性,致使展览馆不仅仅是为展览会议市场服务,在另外一个层次也成了地方政府的一项形象工程。虽然一些地方政府逐渐转变了市场主导的决策方式,但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思维惯式还是存在的,表现在展馆建设上,容易把建设本身当作一种业绩来计算。脱离了市场的项目建设,只有一个结果,展馆利用率偏低,市场效益低下。 按照业内一贯的评价标准,一个展馆的利用率达到60%至70%时,才能实现最佳的市场效益。然而我国展馆目前整体的利用率仅在20%左右,有的地方展览馆一年只有一个像样专业的展览活动。耗资5.4亿元的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2003年年底建成以后,初期的经营效果并不容人乐观。 当前展馆建设热的背后是各大城市对会展中心的渴望,目前会展业的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谁抓住了机会,就会有可能成为会展之都,充分享受到会展业的巨大带动力,但中国会展业的市场容量基本上就是3800个这么多,虽然每年都有一些新的展会在出现,但同时也有更多的展会在悄然消失。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形成了北部、东部、北部的三分天下格局,国内大型的展览会几乎都落根在了这些城市。但西部和中部的竞争似乎才刚刚开始,会展中心的“西部之争”在成都、重庆、西安之间展开,而“中部之争”则体现在郑州、武汉、长沙之间对展会的争抢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