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扎根基层 要理顺3个关系

   2023-02-10 《工人日报》,作者李永旺5230
核心提示:  ●李永旺观点  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孕育和生发的过程,企业所走过的艰难里程、期段性的经营战术及产业结构调

  ●李永旺观点

  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孕育和生发的过程,企业所走过的艰难里程、期段性的经营战术及产业结构调整,都是企业文化生成与积淀的“着床”条件。

  关于企业文化扎根基层、让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员工之心,不同的企业都有各自不同的推进战略,有各自不同的成功经验。

  理顺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关系

  企业的建康发展,除了顺应形势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有正确的应对之策,把握每个时期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对准发展这个“总纲”发力这些基本要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企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孕育和生发的过程,企业所走过的艰难里程、期段性的经营战术及产业结构调整、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人材梯队培养建设、经营指导思想的适时更新、企业团队活力的培育和经营等等,都是企业文化生成与积淀的“着床”条件。所以说,遵循企业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发掘企业征战里程之中那些能够疑心聚力、能够激发斗志、能够震撼员工心灵、能够增强信心和勇气的特质,是企业文化提炼和提纯的关键所在。综观那些成功和具有品牌渗透战略,最终成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行业“霸主”不难发现,除了具有前瞻性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开发意识,以及围绕企业发展精心打造的团队精神之外,无一例外都是把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良好品质,以及知难而进,战胜各种困难、化解各类危机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攻坚克难作风,固化成一种文化,聚变成一种能让企业员工在心灵上产生归属感的“精神能源”的同时,形成一种能够展现企业精神风貌、能够体现企业集体荣誉感的强大向心力。

  理顺内在提升与外在表现形式的关系

  企业文化内在的提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企业决策层拥有开放的思想观念、具备兼收并蓄的坦荡胸怀,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弘扬什么样的精神主旨之时做出正确的选择。也只有把这些思想意识深层次相互关连、相互作用的脉络理清楚,才能够全方位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建设的正确信息告诉企业员工,在“文化引擎”的牵引之下让员工切身感受到企业的发展变化,主动置身于企业文化建设当中;主动置身于企业深化改革的发展宏图之中;主动置身于企业“外树社会信誉,内强经济骨骼”的兴企强企之中,而一旦这种企业文化“传动轴”处于一个自发状态,对于企业员工整体素养的提升,特别是把自己的行为主动融入到企业的振兴发展之中,形成一种精诚团结共克时艰,齐心协力共创美好家园的良好、和谐、健康发展局面,应当是水到渠成之事。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里边除了有自身的本质规律,有文化的共同特征和基本的表述方式之外,还因为企业性质和行业不同,以及各个行业之间所承担的任务不同,所履行的社会责任不同,因此,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提炼和升华各自文化精髓的途径和方法也就千差万别。但无论如何运作,内在的培植孕育和外在的宣传表现形式,这应当是一个共性特征。

  理顺企业文化建设与强企富工的关系

  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这是一个非常通俗的哲学观点。一虚一实,相互转换,符合事物发展的基本观点,更是现实世界当中基本哲理的概况和总结。从某些方面来讲,企业文化建设,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但这个意识形态领域的“精神财富”,是要由特殊的“接地装置”托垫起来的。那种游离于高处,脱离于实际的文化、精神、理念,哪怕词藻再华丽,提法再新颖,都是没有活力的。企业文化建设亦然,其文化精髓的提升与熔炼,必须建立在符合企业员工利益基础之上,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提炼和升华,才能形成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厚发之势。

  相对于具有强制“止滑”作用的各种法律法规、企业各种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对于员工来说,其功用是一种牵引式的,集中反映的是企业员工的精神愿望与价值追求。具体到施工建筑企业来讲,企业文化建设除了不能脱离本企业、本行业实际进行不着边际的空洞说教之外,必须要从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增强企业抵御各种竞争和经营风险能力,增强市场开发活力,让职工尽快富裕起来,成为企业深化体制改革,加速发展步伐过程中的最大受益者这个基本前提下着力,只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才会被企业员工所接受,才能肩负起引领企业健康前行的历史使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