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诚”优势,后发总有时

   2023-01-12 互联网6830
核心提示:市面上有不少励志读物在向人们传授成功“密诀”,这对于励志或许是有帮助的。但是千万不要忘了,在成功与失败之间,还有一个巧伪

    市面上有不少励志读物在向人们传授成功“密诀”,这对于励志或许是有帮助的。但是千万不要忘了,在成功与失败之间,还有一个巧伪与拙诚的向善分野,忽视了这个问题,即使能够取得暂时的成功,往往也给失败埋下了伏笔。韩非子早就指出,“巧伪不如拙诚”。历史留传下来的不同版本的故事都在告诉我们,“拙诚”具有自己的后发优势,“笑在最后”才是重要的。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外国故事:上世纪50年代,纽约市的父亲罗伯特·拉尼,住在纽约黑人聚居的哈莱姆区,已经有了6个孩子。1958年,当罗伯特的第7个儿子降生后,他高兴地将儿子起名叫做“成功者”(winner),寓意他今后事事顺风。1961年,妻子又为罗伯特生下了第8个儿子。但此时罗伯特已对给子女起名字感到厌烦,随口将他叫做“失败者”(loser)。罗伯特做梦也没想到的是,40多年后,46岁的儿子失败者·拉尼处处“成功”,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纽约侦探。同年49岁的成功者·拉尼的人生却处处“失败”,成了一名拥有31项犯罪纪录的罪犯。失败者说:“当我年轻的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个糟糕的名字。但到了高中时代,所有人都知道我的名字是失败,我成了大家的笑柄,我也一度恨透了这个坏名字。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促使我处处都要比别人做得更好,我也终于获得了别人的认可。”

    我国也有一则类似的故事:古时的一位商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聪明,取名智人。次子老实,取名木星。商人病危,临终前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令智人经管东厢酒店,木星经管西厢酒店,并叮嘱:“商以德行,德以术胜,经商求术忌无德,切莫以术欺人。”两个儿子各自独立操业一段时间之后,智人觉得谨遵父命赚不了大钱,灵机一动,便在酒中加进了白水。这样一来,智人比木星多赚了不少钱,吃穿阔气了不少。木星觉得自己就是不如哥哥,依然按照父亲的教诲老老实实做生意。时间一长,木星的生意却好了起来,日用不亚于哥哥。智人便怀疑弟弟也在酒里掺了水,于是自己掺水更多。不料怎么也赶不上弟弟的生意,后来连一个顾客也不来了。智人便去质问弟弟:“吾智术皆在汝上,何以商不及汝?”弟弟无言以对,旁边有一位顾客碰巧听见了,就告诉智人,你的智术虽然比木星强数倍,但你的德行却远远不及,你在酒里掺水坑客害人,焉有不败之理?智人这才想起父亲的临终嘱托,尽管他以后不再往酒里掺水了,顾客还是不肯往他的酒店里去。

    这两则故事异曲同工,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从中看出两者的差异,前者重在励志,后者重在劝善。作为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本没有高下之分,但是如果我们把两者割裂开来就可能造成误导。一方面,过分强调成败,有可能导致各种急功近利的行为出现。一些曾经“风光无限”的明星企业家失去了昔日的光环,常常黯然品味着“辛辛苦苦七八年,一夜回到创业前”的尴尬,他们感叹“造化弄人”。其实历史是公正的,也许是这些企业家当初太渴望迅速成功,却忽视了以诚为本的古训,在各种机会主义的行为中难免有“巧伪”的产生,当然要为此付出代价。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因循,有可能丧失开拓精神。在创业初期,如果束缚住了人们经商“求术”的手脚,那也是一种守旧。正确的做法是将两者结合起来,励志不仅要励智,成功却一定要下一番诚功。古人把诚功叫做“拙诚”,其实其诚并不拙,只是相对于“巧伪”而言不为所动,是甘于守拙。韩非子为什么要说“巧诈不如拙诚”呢,汉代刘向在《说苑·谈丛》中的解释是:“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1]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