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蠢”死了的执行力

   2023-03-08 互联网4610
核心提示:二战末期的一个冬天里,德军全线溃退到一片原始森林中,饥寒交迫,面对皑皑白雪,大家畏缩一团。这时候有一士兵建议去伐木生火取

    二战末期的一个冬天里,德军全线溃退到一片原始森林中,饥寒交迫,面对皑皑白雪,大家畏缩一团。这时候有一士兵建议去伐木生火取暖,一群士兵正准备砍伐树木时,有个士兵看见树木的旁边竖立一个警示牌“未经相关机构允许,不得砍伐树木”!士兵们看着警示牌犹豫了,最终大家还是放弃伐木生火取暖想法,只好蹒跚前行,士兵们最后都被冻死、、、、、、

    所以后来引发了一个大讨论:德国人蠢不蠢!

    我们知道,德军如果伐木生火取暖,可以挽救很多人的生命,军队的战斗力可以得到有效保障。但是为什么在这种生死抉择的关头,德军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决定呢?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事实上,德军用生命在捍卫一种原则。他们知道就算用这些树木能救活很多人,可以有效抵御进攻,或许还可以苟延残喘片刻,但是最后又能怎么样呢?伐木生火取暖最后只能挽救的是一群战败了的士兵,而不是一个生机勃发的国家;如果战胜后,人们都仿效他们对法规制度进行践踏,那么社会将陷入一片混乱,子孙后代将在一种恶劣的环境下生活。这样造成的对国家制度的荒废,自然资源的破坏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弥补的,所以他们选择了自我牺牲。

    这让我联想到在我做咨询的经历中所遇到的一些民营企业普片存在的现象:很多管理人员为了图方便,而绕开公司的法规制度;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常常是经验管理,对已有的流程制度置若罔闻;民营企业老板越过正常的组织架构进行越级指派等。这样的企业大多数最终都不能正常的从小作坊转型到一个正规的企业。那些对管理制度置若罔闻的企业最终为什么会快速走向灭亡呢?原因就是公司对制度流程的荒废,生产过程缺乏规范标准,人治大于法制,或者说过于“人治”。

    同样的毛病其实也变相的在日益尖锐的环境问题上显露了出来。

    很多沿海城市其实都是在用牺牲环境来换取一时的繁荣。是我们国家没有相应的法律做支撑吗?其实不是;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企业所有者为了赚钱,逃避检查;地方政府为了一时的经济繁荣,姑息纵容。所以导致烟囱高耸,污水横流,生态环境严重被破坏这种局面的出现。如果这样下去,我国还能真正强大吗?真的是一个未知数。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德国人,他们是不是真的蠢呢?正是他们对规则的遵守,国家才会有今天的富有,人民才有今天的安康。正是这种对原则忠贞的捍卫,才导致德国在满目疮痍的这样一个境况下,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又回到了世界强国之列。历史并没有记住这一队纳粹士兵的这个可歌可泣的决定,但是却为今天的德国留下了一片片森林覆盖下的绿荫和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他们将自己这一点升华到了一个能影响国家的高度,这些士兵的行为在今天看来,真的是可敬可叹!其实他们知道“皮之不在,毛之焉附”的道理,他们才是真正的智者。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家本位”观念,重视家庭、轻视国家、轻视社会。于是,造成民营企业大都是家族化形式,且社会责任感贫弱;中国重视“礼治”,轻视“法治”,“强调“人类性善”,过于理想主义,忽视人性中的阴暗面,使得民营企业不重视制度建设,即便是有了制度也不按此执行。中国传统文化要求“礼冶”,认为只要教化人们安于自己的社会角色,就可天下大治。

[1]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