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国式管理的迷信

   2023-02-10 互联网6550
核心提示:我们现在买一双"美国鞋"(西方鞋),中国人可能穿不进去,在管理改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管理方面,我们的方针是"削足适履",对系统先

    我们现在买一双"美国鞋"(西方鞋),中国人可能穿不进去,在管理改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管理方面,我们的方针是"削足适履",对系统先僵化,后优化,再固化。——

    中国式管理的弊端

    中国式管理到底是什么?

    虽然难以清晰定义,但一些定性因素,还是可以描述的。在奇锐看来,这包括:

    ·强调人情管理,忽视流程管理;重视定性,而忽视量化管理;

    ·较少考虑程序性正义和手段合法性,直接考虑想要的结果,为此可以不择手段;

    ·更多强调对人的忠诚,而不是对于组织的忠诚;

    ·较少授权,权利高度集中;较少宣扬,更多宣扬领导人的决定性作用;

    ·重视个人控制的手段和方法,较少去强调组织控制的技术性因素;

    ·关系和人情大于程序和规则……

    这样的描述性的要素,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种。有人说中国管理文化更倾向于柔性管理,是人本主义色彩的管理;还有人说,中国式管理是一种“攻心为上、以情动人、道德管理”等。

    在企业草创阶段,利用中国式管理,往往简明扼要,灵活多变,利于团聚人心,使企业快速;按照中国式管理,也确实有一些企业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同时即使是中国最成功的企业,也并没有能够摆脱中国式管理。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成功企业身上带有中国式管理的影子,并不能证明中国式管理的有效性。毕竟那些依靠中国式管理快速发展的企业,很少有能够做到可持续稳健的发展;相反,因为中国式管理折戟沉沙的企业却数不胜数。

    当我们去分析华为、联想等成功企业的时候,还会比较丧气的发现,在企业的中国式管理的特色之下,其管理的框架,确是彻底的西方化管理思想;是重视战略、流程化,让这些企业做大,而不是领导人的口号。

    现代管理的精髓

    美国人泰勒,是现代管理的先驱。

    泰勒曾对制造流水线上的工人进行科学试验,试验内容细化到工人将某一个零件从A点搬运到B点所要使用的时间,胳膊在流水线上所要经过的距离,以及在最科学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成本,使产量进行提高。然后,再将这些试验数据进行归纳整理,设计成科目,制定出标准化的工作规范。

    泰勒将工作中的每一个流程数据化、标准化,力求复制到所有人。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可以看出西方管理的精髓:那就是注重数据,强调界定,以条文、规章、程序、标准等为基础,试图将人为因素限制到最低,让过程可控,从而达到可复制性,这是典型的工业化思考方式。

    中国式管理重视人的个性和悟性,但忽视建设组织的能力,缺少可复制性和继承性;所以“一个人是条龙,十个人是条虫”。奇锐认为这和我国进入工业化时代较晚有关系,在内心深处,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有小农意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