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精神与我的管理哲学

   2023-02-10 互联网5530
核心提示:这里所谓我的管理哲学,即是指我在行使管理职责过程中、思考企业使命、愿景的时候、在我头脑当中形成战略的过程中,我进行自我反

    这里所谓我的管理哲学,即是指我在行使管理职责过程中、思考企业使命、愿景的时候、在我头脑当中形成战略的过程中,我进行自我反思所能够觉察到的一些基本信念。

    但是这些信念本身并不基本,比它更深刻并支撑这些信念的是那些属于文化范畴的已经刻入人格的思维方式和我们灵魂深处对世界众多基本问题的假设。本文就这些假设在形成过程中所受到的的儒释道精神的影响做一点浅陋的反思尝试。

    在这个哲思的角度,我的头条感悟是:知识与智慧的差别。更明白地讲就是,智慧并非一定是个人能够清楚表达出来的知识和教条,它应该体现在你的行为与思维本身并已经成为了你的“本性”。佛学家未必身具佛性,佛性在身的人也未必“博学”;不过,修身成佛,佛学确可以是道法门。把这些人生大智慧修成真性,需要著于实相,需要朴拙踏实,切不可花拳绣腿、口若悬河。

    其次,说说我对儒释道智慧的体悟。第一我先略去大智慧的无差别性——这是三种智慧间兼容的最高境界——属于可悟而不可道者,重点说说我从三种智慧中所获得的不同启示。

    我从佛学得到的最大启示:缘起性空;因缘果报。

    我从道家文化得到的最大智慧:上善如水;道德一体。

    儒家文化给我的最大教益:内圣外王;天人合一。

    缘起性空,讲万物自有其真性,而这份真性乃“空性”。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事物的“性质”、“状态”不过是我们的感官及其感受方式、感受者的状态对对象的关照所呈现的“相”。同时我们所观察的“对象”,也只不过是事物“真性”历经各种缘起所被“唤起”、“导致”的状态。日常生活我们很少有人可以领悟到:我们的观察其实与我们观察者是谁、观察者的立场有关;我们看到的不过是现象而非事物的本质。这对那些对人、对事乱贴标签的人,真是棒喝。经历对缘起的体悟,那么我们所获得的这份对事物空性的认识乃是一种“妙有”!这是一种毫无挂碍的真见地。

    我们对自我的修炼也是如此,就是发现真我、呈现真性。我们的很多态度、情绪、偏见是如此普遍以至于我们视之平常、无所自见,诸多种种皆因缘起。如果能够见得真性、证悟佛法、摆脱我执,那么不仅获得了快乐也同时是一份通达。

    因缘果报,讲的是任何结果都有其缘起,种下任何因缘都会有必然的结果发生。这告诫我们,不仅要谨言慎行(口、身、意)、广播善缘、广播福田,还要有一份反思己过减少贪、痴、嗔的修行。“人家成功都他的道理,自己遭难必有前因”。

    上善如水;道德一体。道家学说建基于“道”的自然存在而且不可抗拒;其次道家启示了相反相成、渐变到突变规律的辩证真理。

    人类无能(抗拒大道,“有为”,必将失败),人类无所不能(顺应天道,“无为”而成)。在道家学说里,人的德性实际上是指一种智慧的境界,是使人心贴近天理的程度,而不是人格属性。

    在道家思想里最难把握的就是“无为而治”,这种“无为”真乃是最了不起的领导与治理境界。无为,是指你的行为合于天理、毫无“人的意志”的痕迹,而在中道方面又是无所不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