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跳槽的理由是:I need to follow my heart。是的,他不是follow money,也不是follow position,所以这是一种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从李与老板开谈的7月5日到正式离开的7月19日,期间只有两周的时间。估计两周里微软用尽了所有挽留的方式,但没有获得成功。
李对付给他$100W年薪的微软的评价是:了不起,对新顾主的评价是:震撼。李的跳槽的确做到了:给了微软以震撼,给了GOOGLE以了不起的眼球吸引!
李完成跳槽,只给了旧顾主两周的时间。对于一个一般职位的员工,两周到一个月是个合理的离职时间。而对于一个微软全球副总裁而言,的确快了点。不理解李为何如此迫不及待。其间的隐秘当然,大家无法得知。但就跳槽技术层面而言,李做的并不完美。不但置自己名声不顾,并且使新旧主顾因此次跳槽而法庭相见。GOOGLE现在的态势,有点象切尔西的阿布老板。因为有钱,所以找人很容易。这使得周边的公司都岌岌可危。GOOGLE虽然号称不作恶,但挖角也是一种“作恶”,是很大的恶。所以,最近传出GOOGLE名声不好的声音,应该和这有关吧。
很多人拿李和另个一个微软人物唐俊做对比。但两者情况不同。其时,唐的离去,是微软中国战略的必然结果,走是迟早的事。当然,唐拿捏的不错,走得漂亮。一种无奈的离去,竟然因唐的高EQ而呈现一个多赢的局面。上家微软满意:唐的主动离去,给微软有很好的腾挪,而且因为唐不是去竞争对手那里,而是去一个可能和自己有战略联盟的公司,因为盛大的机顶盒计划本身就是盖兹的维纳斯计划的延续,这就很理想了。下家盛大满意,因为唐的到来,使得公司被包装上了个台阶,尤其对老外而言,对NASDAQ而言。唐自己满意,有了一个同样广阔的舞台,有了为民营企业做贡献的幌子,也有了四亿多的股票回报。
相比而言,李的跳槽,不是一次软着陆。在佩感他勇气的同时,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的跳槽的榜样。微软之所以愤怒,并不是因为李跳到GOOGLE,而是,因为李从说走到走才给了公司两周的时间。联想到他的表白,在他“变心”的四个月内,直到暗度陈仓,都是一出戏,被蒙在鼓里的感觉让微软非常不爽。不能料想能做到这么高层的人职业“素质”竟然这么差!微软的心理打击面实在太大。对微软而言,这是个永远不能被原谅的人!当然,如果李走的不这么匆忙,也许微软同样不会原谅,但至少可以理解。一个这样职位的人,没有三个月到半年时间,无论如何是无法找到的!所以,对公司的打击是很大的!李被人病诟职业道德和素质也很正常。如果能有更长的时间缓冲,也许就另当别论了。当然,对李而言,只要能follow his heart,别人说什么也只当是P了。
看李的跳槽,只能说这个转身并不优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