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人代表着基金的最高竞技状态;
他们哪怕睡着了也睁着一只眼。
他们说这叫“信仰”。
他们是:狼性1号易方达刘晓艳,
狼性2号摩根士丹利华鑫秦红,
狼性3号南方邱国鹭,狼性4号银华陆文俊,
狼性5号中邮彭旭,狼性6号华夏王亚伟
滕晓萌
9月7日晚上,彭旭和陆文俊相约喝茶。
第二天,陆文俊对我说,如果有一只基金,牛市可以跑赢指数、熊市的跌幅小于指数,这样的投资风格,有什么不可以?
彭旭对我说,陆文俊很清楚上半年汽车股下跌对他造成的压力;但是陆文俊对他说,“我就不信,价值投资就不能取得收益了。”
这是2009年基金投资业绩的第二名和第五名,也是2010年最受非议的两位投资总监。即便旗下基金半年跌幅超过20%,他们依然相信自己的逻辑和判断。
事实上,他们都不喜欢用暧昧的“狼”来概括自己与大部分同行的差异。他们谈及更多的,是“坚持”二字。
因为坚持,所以高良玉面对老部下的离去依然故我;刘晓艳卖一只基金要做上千场培训;秦红会选择一家生存困难的小公司从头开始;陆文俊就是不卖汽车股;彭旭一直都是高仓位;王亚伟,继续买那些和投资策略关系不大的重组股。
他们同属这个行业的明星阵容,一直活在外界的聚光灯下,有过炫目辉煌,也屡逢各方责难,却从来不曾改变自己的内心。
我愿意相信,支撑他们的,除了野心和自信,更多来自于对自己职业深切的信仰。他们的价值,并不在于他们做了什么,而在于他们没做什么。
高良玉没有因为公司的低迷而退守不前,刘晓艳放话自己绝对没有做过违规销售,陆文俊不肯靠内幕信息赚钱,彭旭说新兴产业股票就算赚钱他也不买。
每个人都在说,同质化正在损害这个刚刚成长12年的行业。公司战略就是冲规模,市场销售就是比激励,投资就是做交易。
但事实是,在这个已经拥有61家公司、上万名从业人员的行业,当我们试图找寻一些拥有自己锋芒,而非迎合行业潜规则的人物时,我们的选项非常有限。
这个年轻的行业已经缺乏对于差异性的包容。如果股东们继续用规模排名来考核管理层,总经理继续用首募规模来考核销售部门,公司继续用短期业绩来要求基金经理,那么唯有随波逐流,才是每个人的理性选择。
我们找到的每一位“狼人”,身后都有一家即便在最低迷时候,也不曾放弃他们的公司。
我们也希望,作为投资者的你,能够给这个行业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宽容。尽管不是每家公司都值得信任,不是每只基金都值得长期持有,但是你在做选择之前,能够更理性地看待他们的表现。
我这周最喜欢的一句话来自陆文俊,他说:我们以价值投资为信仰的人,总是要相信,美好的事物会发生。
“狼性1号”易方达刘晓艳:卖一只基金要传教上千次

易方达刘晓艳
“我现在也没有觉得第二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对规模对排名真的不像外界想的那么看重。”
理财周报记者滕晓萌/文
刘晓艳笑着反问记者,“我是一个有‘狼性’的人吗?”
尽管她刚刚卖出了一只63.73亿元的基金——今年以来最大的非银行系新基金。
按照她的说法,整个发行期,她基本都呆在自己的公司,而不是像很多基金公司的市场营销负责人一样亲自跑银行渠道。她说,分公司都不喜欢她去。大家都说,刘博士去了渠道之后,总是风花雪月的理论一下,然后说能卖就卖,不能卖就算了,反而拖累了渠道卖基金的积极性。
但是风花雪月的她,却是目前中国最会卖基金的女人。
刘晓艳,41岁,14岁孩子的母亲,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出自广发证券[32.882.75%](000776),2001年加入新成立的易方达,现任易方达基金副总裁兼市场总监。
在公司里,人人皆称她为“刘博士”,无人叫“刘总”。
“我保证没有违规销售记录”
关于易方达惊人的成长速度,业内有很多传闻。最广泛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易方达是针对基层客户经理开展工作最早的基金公司之一。凡是卖出了一定数量基金的银行客户经理,会得到易方达提供的物质奖励。
对此刘晓艳表现得很无奈,“如果有人这么说,我就说请你们帮我去彻查。我是按照年底的基金保有量来考核销售人员的,销售员首发卖多卖少也不跟奖金挂钩,制度上就杜绝了这一块。我在公司里说过,如果我收到了两张证监会的违规销售或者宣传的警示单,我就得下课了。我下课了,对下属员工也没什么好处吧?到现在为止,我可以保证易方达一张都没有收到过。”
而她自己的总结是,易方达市场团队的成功之处,在于“专业”二字。
对于大部分基金公司来说,渠道经理的工作内容是:“白天给银行培训,晚上陪银行喝酒。”
但是刘晓艳说,从招聘起,她的团队就和别人的不一样。她的市场人员,大多是博士、硕士毕业,专业背景足以充任研究员甚至基金经理。在喝酒之外,更要不停地告诉渠道,为什么要卖这个产品、对于客户的好处、对于渠道的好处……
现在她手下,有三四十号人,在前五大基金公司中并不算多。此前的一个多月中,这三四十人加上投研人员,为了卖易方达消费行业基金,在全国做了上千场培训。
培训场次远比其他基金公司多,是因为刘晓艳说,二三年前开始易方达就不再主张做一场几百位投资者的培训了。现在她手下的市场经理总是直接去银行网点,对着几名客户经理和十几名客户就可以侃侃而谈。刘晓艳称这种行为为“传教”。
事后证明,这上千场培训对于基金销售的拉动效应是惊人的,“最后就跟滚雪球一样,已经停不下来了。”农行渠道执行力的确很强,但是如果没有易方达大力的推动,最后农行恐怕也卖不了这么多。正所谓强强联合才能创造奇迹。
“今年我只想创新”
尽管成名多年,但是在业内很多人看来,刘晓艳的代表作,是2009年下半年,易方达凭借189亿的深证100ETF联接和167亿的沪深300指数基金,成功从基金管理规模的第五位跃居第二位,风头甚至盖过了行业老大华夏。
但是被动型基金的庞大规模也带来隐忧。在美国,资产管理公司或主打主动型产品,或主打被动型产品,并无全能公司。
“我们的定位还是一家综合性的资产管理公司。”刘晓艳说,“中国的市场并未成熟到基金公司能够这么细分。而且去年我也不是故意要做指数去冲规模的。你可以看到,2007年第三季度的时候我没有发产品,没有大比例分红冲规模,所以我的主动型基金产品就都不是很大。2009年那个沪深300,是大家都有的,深证100ETF联接是按照创新产品而不是指数基金申报的。正好股市3000点的时候我们推了一下,指数基金规模就变大了。”
但令刘晓艳和易方达略显被动的是,2010年上半年,上证指数[2688.320.94%]下跌26.82%,几乎所有的指数基金,跌幅都超过了主动型基金。她坦诚地表示,“我们对于指数没有预期会跌这么狠。”
指数基金积弱不但拖累了易方达的整体业绩,也导致其资产管理规模下降,大有被目前的行业第三嘉实基金超越之势。
“呵呵,第三就第三,我们原来第五也觉得挺舒服的。”刘晓艳说,“我现在也没有觉得第二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对规模对排名真的不像外界想的那么看重。我常常觉得媒体远比我们自己更关心规模排名,更喜欢演绎其间的竞争。我们自己倒更像看热闹的。”
她说,自己现在反思的最大问题是,“基金公司为什么给客户赚不到钱。”而结论是,要做更多的创新产品,让客户在不同市场都可以有赚钱的机会。
她最愿意谈的是,易方达专户对冲基金后,即将推出一个黄金基金。“我们今年整个投资部、产品部门和市场部、后台部门都在研究新的产品,并为推出新的产品做充分准备。”
“别人会以为我在讲空话”
“为什么给客户赚不到钱”的疑问,最后引申出来的是:“基金行业意义何在?”
今年,刘晓艳写了一篇不打算公开的文章,标题是《基金业:满脸青春痘》。2010年,是中国基金业发展的第12年。
这却成为基金业乱象频发的一年:违规销售、老鼠仓、尾随佣金居高不下、大批人才转投私募、小基金公司增长乏力。据银河证券统计,2010年上半年,虽然发行了74只新基金,但是基金业的总份额却减少了562.79亿份。
“我不关心我的排名,但我很关心这个行业的规模。”刘晓艳说,“如果这个行业出了问题,资本市场只是一个零和甚至负和的游戏,基金公司也只是把钱从别人口袋拿到自己口袋里,没有在资源的有效配置上起更好的作用,没有用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那么这个行业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存在的土壤是什么?如果整个基金行业在社会信誉度上都有问题,那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今天死还是明天死,有什么区别?”
这几乎也成为最能令刘晓艳激动起来的一个话题。她不断和自己公司、行业其他人、行业相关的人士探讨,基金行业有没有价值和土壤。在年底各家基金公司拉券商的资本金、用货币基金冲规模时,她甚至会去找本地的券商,呼吁他们不要参加这场无意义的游戏。
“一说起这事,别人会以为我在讲空话。”她说。
“狼性2号”大摩华鑫秦红:做今天和明天都有益的事

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秦红
大摩华鑫以前只有光大、交行等渠道,现在扩容了建设、中行、农行和招行等作为托管行和代销机构
理财周报记者李莉扬/文
谁说女子不如男?在牛人辈出的基金业,巾帼不让须眉的经典一幕再次上演。秦红无疑是当中的佼佼者。
持有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管理学学士的秦红,具有11年基金从业经历。曾任职于博时、易方达、工银瑞信等多家基金公司。2009年8月起任摩根士丹利华鑫副总经理。
秦红很忙。有多忙?来看一下她的日程安排表就知道了。
前一周的周一在北京,周二去了甘肃,周三晚上飞去广州,在广州做了整整两天的培训……上一周的周一在北京,周二又飞去了上海,周三晚上又赶回北京……
好不容易约到的电话采访,在电话里,秦红的声音干脆爽朗,思路清晰。
“先有制度,再做事”
2009年8月,秦红加入摩根士丹利华鑫(下文简称“大摩华鑫”)。2009年上半年大摩华鑫规模只有约21个亿。秦红之前任职的都是较大的基金公司,无论是易方达、博时还是工银瑞信,都是当时排名前十的公司,那么秦红选择加入一个小公司的原因是什么?
秦红用“这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情”来描述加入大摩华鑫。
“之前在博时的时候,整个基金行业处于成长阶段,公司随着行业的成长而成长。在易方达待的时间很短。后来去了工银瑞信,亲身体验了银行系的成长,银行系基金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那就是拥有自己的渠道。”秦红笑道,“加入大摩华鑫是因为觉得虽然当时的市场竞争激烈,但是还存在机会。另外,大摩华鑫具有良好的股东背景和治理结构。因此,多年的积累让我有了重新尝试的想法。”
另外,秦红指出,大摩华鑫和秦红之前就职的三家大基金公司相比,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首先是市场的不同。大公司历史久,有积累。新公司没有市场,需要从零做起。第二,文化也不同。大公司有其既定的套路,而新公司无论是营销还是制度方面,都还是雏形,可塑造的空间较大。
据悉,秦红就职后,短短几个月已迅速组建了销售服务团队。怎样训练和提高团队的“作战能力”是秦红走马上任后要面对的头等大事,对此,秦红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先建立有鲜明特征的渠道销售团队,主要向银行的客户经理提供额外价值,我需要的不是四平八稳的,而是有创造性的队伍。银行的客户经理面对市场上繁多的基金品种,肯定会挑花了眼。而我们想要脱颖而出,只能依靠新的理念和价值观点。”
除了销售团队之外,秦红还建立了诸如客服、发行、网站管理和供应商管理等多项制度。
“我一贯认为先有制度,再做事。制度是提高效率的不二法宝。比如做一件没有做过的事情,我们会先讨论怎么去做,制定计划,然后根据情况再完善制度。同时,在大方向上再讨论具体策略。”秦红侃侃而谈。
“市场业务主要分为前台和中后台,像渠道销售就算是前台,从分行到支行再到客户经理,都要让其有信心推荐我们的产品,特别是客户经理端,对客户有着很大的影响力,目前北上广深有一支20多人的销售队伍。另外,客服等属于中后台部门,主要接受客户和客户经理的反馈意见。”
刚刚学会过河的小马迅速成长为大草原上的骏马,其中必定有很多不为人所知的心酸。秦红提到,她刚加入大摩华鑫时就面临着两大挑战。
首先,每一个银行的客户经理心目中都有一系列的好公司,如何在他们心里建立起新基金公司的形象,并且让他们乐于向投资者推荐是很重要的事情。第二,对于投资者来说,知道了解只是第一阶段的事情,最重要的事情是进入他们的决策范围。
营销思维独特
在业内,秦红以研究“投资心理”见长,这为渠道客户经理提供更好的服务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秦红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在她看来,基金营销的最大价值是帮助客户理解基金,帮助他们在投资过程中作出理性决策,在投资过程中有更好的体验。
对此,秦红举例说:“市场下跌的时候,理论上应该是买入的好时机,但投资者往往是喜欢追高的,这好像成为一个无法改变的状况。在这个震荡的期间,我们发现客户经理往往把更多的精力转向了预测市场,他们看不清后市,就不敢向投资者销售基金。”
针对负责销售的客户经理这种角色错位,秦红用“投资心理”学对客户经理进行“投资心理与投资原则”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是要让客户经理了解客户的投资心理,以及在中国市场中基金的特征,帮助投资者避免因投资过程中的心理误区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如何把“投资心理”的相关内容传递给更多投资者是秦红目前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下一个阶段,大概在11月份的时候,大摩华鑫可能会开展线上线下的活动,大概通过网络或者活动的方式进行。”
大摩华鑫以前只有光大、交行等渠道,现在扩容了建设、中行、农行和招行等作为托管行和代销机构,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秦红就拿下了其他几家大型银行。
对此,秦红非常谦虚,功不独居地告诉理财周报记者:“我到大摩华鑫的时候,于总已经差不多谈好了一些银行,出于对大摩华鑫管理团队的信任,这些银行的高管认为可以尝试和我们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目前,我们在建行托管了2只产品,在中行托管了1只债券型产品,招行和农行代销我们所有的产品。”
生活
在基金业内,秦红是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经理人,提到自己的性格特点,秦红是这样诠释的:“我的一贯理念是,闲着也是闲着,何不把事情做好?做什么事也很重要,我的原则是做今天有价值,明天也有价值的事情,不能饮鸩止渴,只贪图眼前短暂利益而伤害未来。”
这种风格对大摩华鑫的市场策略也产生着重要影响。“我们在新基金发行时不会为了冲规模而追求短期效应。另外,为了有利于基金经理建仓,保障持有人的利益,我们都会有三个月的封闭期。”
在采访中,秦红一直强调的是快乐的投资心态。“我希望自己能够做成一个有着独特的营销价值观念,并且对客户的心态有正确引导的经理人。让客户在投资的过程中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金钱,希望投资不只带来财富。”
秦红告诉记者,在她看来生活中不只有工作,“在郊外我有一个园子,平时一有空闲就会去种花除草,我觉得一个城市的魅力是由树构成的,高楼大厦的建造历时是很快的,而树的成长需要时间。”
“狼性3号”南方邱国鹭:一种是跑得快的人,另一种是熬得住的人
南方基金邱国鹭
理财周报记者董华/文
邱国鹭,南方基金总经理助理、投资总监,11年资产管理经验,曾任美国韦奇资本管理公司执行副总裁、合伙人,奥泰尔领航者基金合伙人、基金经理,普林瑟斯资本管理公司基金经理。注册金融分析师(CFA),经济学金融学双硕士。
“做股票能做好的人,一种是跑得快的人,另外一种是熬得住的人。而我属于后者。”在南方基金边角的一个安静的办公室里,邱国鹭边说去走向书架,把书架下的几瓶矿泉水递到记者的面前。整个办公室只有小小的几平米,在邱国鹭的椭圆形的桌子旁边,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车水马龙。
他称自己为“熬得住”的人。有的时候,“狼性”不仅仅表现在冒进的投资,在邱国鹭身上,记者看到的“狼性”是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更有耐性。
邱国鹭给人的感觉就是永远都要坚持,厚积薄发。给行业配备研究人员,公司几乎是一个研究员覆盖一个行业,有的还是两个研究员一个行业,强调深度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宁打一口井,不挖十个坑。”
但是实际上,耐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华尔街十余年的专户投资和对冲基金投资,让邱国鹭更具有大局观。相比较国外,国人对于投资即追求的是长期效益,但是短期却还是难以忍受盘面下跌的风险。就像“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国人永远只是把它当作奉条,在实践中总是抛至脑后。
和南方基金的不解之缘
和邱国鹭谈话,让人感觉轻松,丝毫没有距离感。邱国鹭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真性情使得他很平易近人。公司员工也都觉得他人很随和,但是有员工告诉记者:“邱总做事的严谨、认真叫人佩服。”
邱国鹭在2008年年底加入南方基金,而2008年正是股市大跌人心惶惶的时候,邱国鹭可谓临危受命,从华尔街直接回国,和南方基金结缘,现任南方基金的投资总监,总经理助理。去年,南方基金作为首批“一对多”获批的公司,任命这位具有长期海外绝对收益投资经验的老总亲自操刀,来管理公司的“一对多”产品。在国内,亲自任命投资总监来管理专户理财的不多,南方算是开了先例,足见公司的重视程度。
时间也证明了南方基金公司当初决定的正确性。邱国鹭不但把一对多的业绩做得很好,自从他上任以来,南方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业绩表现突出,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9月8日,南方价值[1.261.94%]的净值增长率为9.3%,南方高增长为1.62%,南方恒元为1.97%,南方多利C为4.01%。在一对多市场出现极大分歧的时候,他依然坚持看好一对多,并且认为这是未来的一种趋势。
而邱国鹭把业绩改善明显的原因归结为公司在投研团队“改头换面”的结果。基金业人员流动已经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了,而南方基金作为基金业的龙头老大,在全行业都头疼的“人员”问题上,也是不能放松。此次采取的基金经理负责制南方基金算是推出的先例。邱国鹭一谈及这个,就很兴奋,因为这是南方基金在人才机制改进方面的一个举措,更重要的是现在已经初见成效。
实际上,在公募基金普遍面临人才流失的困境时,南方基金在引进人才上斩获颇丰,在过去一年引进了四位长期业绩优秀的资深基金经理。而这些都和南方基金的人才机制改革息息相关,此次的举措实际上是放大基金经理的权限,使得他们有更好的展现自己的平台。公募为什么人才流失严重?邱国鹭认为,最关键的问题还是人才机制上没有给予充分的展示空间。
他最有“耐性”
华尔街这十余年的工作经历让邱国鹭懂得了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做市场的“少数者”,即逆向思维。“熬得住”的意思更是延伸为运筹帷幄,不管是“跑得快”的,还是“熬得住”的,都是投资市场的聪明者。
邱国鹭深深的明白,高增长不一定能够带来高效益。他一直强调一种安全边际,这也正是他的做事风格,在人生的坐标上,他选择的不是速度,而是冷静的分析,研判,来得出最终的结论。用一种非常接近价值的投资方式去获取最大的效益,而这正是邱国鹭的投资心得。
很多人都会误以为股市上的“大家”都是那种眼光犀利到什么时候都能看到涨跌的人,实际上,除了这种高瞻远瞩的本领之外,更多的是一种减少损失的能力。就连“股神”巴菲特,也不能每次都判断无误,但是最重要的是,他能做到最后赚的钱比别人多。
而在邱国鹭身上,记者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光点。做市场的聪明者,独立,前瞻,并有大局观,是邱国鹭最具有特色的几个标签。
“如果说每一个国家都有一个代表性的行业,那么中国就是高端制造业。”邱国鹭说。他认为,只有具有代表性的,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全能产品,世界知名的产品,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才具有长期的投资价值,未来两到三年,中国的产业升级会成为必然趋势,而高端制造业会成为中国的“另类标签”。
也许正是需要邱国鹭这样能“熬得住”的人,才能看到未来的大趋势,并且加上持之以恒的坚守,才会看到最终的结局。而这个漫长的等待过程,更是人的耐性得到极致发挥的地方。邱国鹭就是这样有耐性的人。
“狼性4号”银华陆文俊:你总要相信,美好的事情会发生
银华基金陆文俊
理财周报记者滕晓萌/文
升任银华基金的总经理助理之后,陆文俊平均每天只有4个小时用来看研究报告。而在担任基金经理的时候,他每天仅这一项,时间就超过8个小时。
纵使每天工作10小时,他还是说自己并不是这个行业最拼命的人,“我自己以前每天工作到晚上11点多,现在身体没有以前好,每天看到晚上10点钟就不行了。”
在外界看来,2010年上半年对于陆文俊应该是一个难熬的阶段,在经历过2009年榜眼的辉煌后,随着汽车股的下挫,他掌管的银华核心价值优选[1.521.83%]净值跌幅高达24.68%
陆文俊对此的反应是:从未对手中的上海汽车[17.47-0.29%](600104)和一汽轿车[19.600.62%](000800)进行主动减持。
7月初至今,银华优选涨幅超过26%,几乎是上证指数[2688.320.94%]的一倍。
陆文俊说,自己是一个坚定的独立思考者。
“我买汽车股就是准备要拿5年的”
2009年第四季度的辉煌,事实上已经是陆文俊的投资生涯中,第三次选中汽车股。
2003年和2007年,还未进入银华基金时,他就坚信,中国的汽车消费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并且对这个行业进行了反复研究。不幸的是,2008年次贷危机波及中国,汽车股行情被迫中断。
进入银华后,陆文俊再一次将目光投向汽车股。即便经过2010年上半年的波动,他至今未有悔意。
“我在开始投资汽车行业的时候,就认为这个行业的周期最短也会有5年。而今年只是行业景气的第二年,没有理由因为年初的短期波动就质疑自己的判断而去做波段操作。我还是坚持做一个价值投资者,绝不会去背叛一些基本的原则。作为大资金管理人,不会因为短期波动去频繁的波段操作。”陆文俊说。
在2010年的基金经理排名战中,掌管着一只160亿基金的陆文俊深知大资金作战的艰难。但是他认为,在单边市场消失之后,大基金只有一个可能赚钱,就是瞄准一个好的行业,把握三至五年的机会。“这种办法说是价值投资也行,说是趋势投资也行。”
而他坚信,自己选择的汽车就是这样的一个行业。即便各种报告说汽车行业产能过剩,也不能打击他对行业基本面的信心:“多晶硅去年就开始说产能过剩,结果后来还进口了两万多吨,现在价格又涨起来了。”
“当然,基金经理不可能不犯错误,我们追求的是少犯错、少犯大错。”陆文俊说。
“基金公司不能做敢死队”
“市场上每天都会流传很多所谓的‘消息’,但是我从不根据‘消息’投资,这是我的原则。”陆文俊说。
他记得,“欧洲股神”安东尼·波顿曾经说过,如果别人认为你是公众人物,你自己也知道自己某种程度上算一个公众人物,那一些以前可以做的事,继续做就可能成为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
身为投资总监的陆文俊,目前也如此要求手下的基金经理:不能为了冲业绩,而使用内幕消息。即使有公司主动提供消息,比如明天将发布某公告,那今天决不能买。“我们是基金公司,是正规军,不能做成敢死队、大散户。投资风格多元化,不是道德标准降低化。”
他说自己曾经关注的一只股票,尽管前期市场流传众多“消息”,但是作为基金管理人,他依然一直等到正式公告发布后,才开始买入。
陆文俊的自律来自于曾目睹了券商行业的大洗牌:“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很多东西是不能逾越的,很多错是不能犯的。”
“公募基金就是我最喜欢的行业”
无论短期业绩如何,陆文俊在A股市场,早已是声名赫赫。
几个月前,还有不少人力资源公司和他接触,但是现在他又出任了公司新的银华成长先锋基金的基金经理。他说,最近倒是没有猎头再给他打电话了。
但是身边,仍有优秀的朋友,陆续离开公募行业。
陆文俊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个行业的喜爱与尊重,在银华,他很少强调基金经理的考勤,“基金经理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做好,不愿意丢人,根本不需要用这样的方式去约束他们。”他觉得,那些离开公募行业的朋友,无非是金钱观不一致。
在2010年的二季报中,陆文俊是所有明星基金经理中,对于后市最为乐观的一个。前一段时间他去美国考察,有一些金融机构预测说,中国的经济增速会跌到5%左右。陆文俊反问说,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GDP也没有跌到5%以下,有什么理由认为之后会跌到5%?
“我觉得我们是幸运的,碰上了中国经济不断蓬勃生长的年代。如果你是日本的基金经理,碰到连续20年的衰落,就完蛋了。价值投资本身是一种信仰,我们要相信美好的事情总会发生,经济形势不会越来越差。做A股,这就是我们的命。”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