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票房飘红,一路看涨的中国暑期档电影市场,迈克尔·贝(《变形金刚3》导演)如愿以偿了,还有谁敢在商业大片“一统天下”的市场上做“艺术片之梦”吗?确实有。这就是国产小成本文艺影片《钢的琴》。在被业内人士称为“烂片疯狂吸金,好片惨淡冷清”的7月国产电影市场,2011年7月15日,《钢的琴》在国内上映。这部在各大电影节获奖无数、口碑极好的影片,成了今年夏季电影市场盛开的一朵另类奇葩,它不招摇,但却引入注目。
《钢的琴》定位了营销策略:根据新类型和情怀点重新包装故事梗概,加强故事的娱乐性;四、针对预算低、媒体支持度低的背景,以意见领袖营销作为整个营销策略的核心。目前来看,口碑营销恰恰成就了《钢的琴》口碑的进一步提升。上海电影节后宁财神、藤井树等率先看片的意见领袖开始在微博为影片叫好。
之后姚晨、王冉(博客)、洪晃、徐小平纷纷在微博上自主发布推荐。在这种形势下,影片方将影片的卖点集成为一大看点“2011最强口碑片”,这一网络化的语言借助微博迅速传播,而网络热点的形成反过来带动了传统媒体的传播,讨论《钢的琴》,呼吁上映《钢的琴》成为话题。导演、发行人都开始利用自身的粉丝网络资源为影片助推。传统媒体传播与微博开始传播互动。
事实也是如此,直到《哈7(下)》上映,北京地区的排片不降反升。王府井横店影视电影城方面表示,《钢的琴》刚上映,每天只排2~3场,但电话咨询的客人渐多,影城便于7月底增加到每天4~5场,一直保持至今。影片上座率也从最初的30%左右上升至70%~80%。口碑营销是电影的临门一脚,尤其是小成本文艺片。
你曾多少次听人说起,最好的广告形工来自朋友的口头宣传?的确如此,人们大多已对每天商业广告的狂轰乱炸近乎无动于衷:我们经常快进跳过影谍前面的广告部分,调换车上收音机里正播广告的频率,毫不犹豫地翻过杂志的广告夹页,甚至紧盯路面,对公路边上的巨型广告牌望也不望上一眼。但是如果听到一位朋友推荐某个产品或是某项服务,我们不仅对此十分上心,而且多半还会试上一试。很多人都认为得到良好的商业口碑仅仅凭借运气。当然我们承认运气对商业成功起着一定影响,但当你掌握口碑营销的实用锦囊妙计,它会使运气的天平总是向你倾斜。
零点调查的一组调查数据表明:口碑传播是一个被消费者经常使用且深得消费者信任的信息渠道。举例来说,有59%的电脑用户或打算购买电脑的消费者会从朋友、同学那里获得产品信息,而40.4%的人最相信朋友的介绍;在空调、保健品、洗发水、房屋等产品的购买过程中,分别有53%、49%、35%和32%的消费者会通过朋友介绍获得相关产品信息;分别有35%、28%、15%和18%的消费者最相信朋友的介绍。国外的调查也显示:7000个来自欧洲各国的消费者中有60%承认他们曾在家人和朋友的影响下尝试购买新的品牌和诸如空调、保健品、洗发水、房屋等产品;只要觉得是好产品,有80%的顾客愿意推荐给朋友;下面我们就进入著名营销专家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的讲座《口碑营销》!
中国字是象形文字,“品牌”的品字是有三个口组成的,这说明品牌是与口有关系的。另外,老子《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虽然此话说的是对宇宙起源的探索和认识,但也道出了品牌其内在的哲学涵义——这里的口就是百姓的口碑,一个口生成二个口,二个口生成三个口,三个口便成了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比中国更适合口碑营销,但同样因为中国复杂的文化、思想与行为习惯,导致在中国实施口碑营销也相对复杂与困难!
打一个简单的比喻:一张A4纸对折50次后的厚度可以从地球到达太阳,再对折一次的话就是从地球到太阳的往返距离。同样的,你向两个人传递某一信息,这两个人分别在告诉另外两个人,这一过程如果进行50次,其传播人数就会大的惊人,即使这一过程没能够传递50次,仅仅10次、20次,其传播效果也是巨大的——口碑营销最早的形式是通过亲朋好友口耳相传的方式来进行的,后来随着媒体业的发展,口碑营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优势却没有改变——成本低廉,效果显著。著名营销专家谭小芳老师(预定口碑营销培训,请联系13938256450)表示,不要小看口碑传播这个在今天网络多媒体时代看来有些原始的营销方式,其优点除低成本外,传播力量绝对强大,绝不逊于,甚至可以说,大大超过现代各种广告传播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