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自贴能效标识竟成家电行业潜规则?

   2023-01-12 法制晚报7110


该人士表示,在产品上市后相关部门虽然会对市面产品进行抽查,但是由于抽查不合格的处罚后果非常轻,大多以通告或轻度罚金了事,并不足以对家电企业的骗补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而对于能效标识,记者了解到,我国能效标识制度采取的是“生产者或进口商自我声明、备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的模式。也就是说,能效标识上的各种数据都是由生产厂家自己标注的,备案时虽要求企业出具相关检测报告,但检测数据并没要求出于第三方检测机构,具备检测能力的企业可在企业实验室进行检测。

这之后,企业就可以印制能效标识,并贴在自己的产品上。这种企业轻而易举就能获得能效标识的流程,为监管困难埋下了“定时炸弹”。

专家观点 抑制能效乱象需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能效标识与财政补贴挂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一些企业铤而走险,虚标能效等级,以获得节能补贴款。

据悉,目前我国对于能效标识与产品实际不符现象,基本上先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改正,按情节轻重,罚款1万—10万元;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而对于虚标能效骗补现象,一经发现责令退还所有补贴,并取消进入政府推荐目录资格。

对于现有的处罚办法,有业内人士认为,现有的相关处罚条款太轻,有必要加大打击力度。据了解,在韩国,政府要求对贴有能效标识产品的随机抽样检验每年不少于3次;在美国,每个违规产品每天的罚金高达110美元。“企业虚标能效属于欺诈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与国家目前推广的节能理念相违背,削减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严重影响了节能政策的实行。”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企业回应

●松下:对于不合格产品,松下方面回应称,该产品此前在浙江质监部门检查时是合格的,其2级能效也经过了浙江质监部门认定,并表示松下现在正在调查该问题,期望调查清楚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事件回顾

日前,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下称上海质监局)发布家用电冰箱和洗衣机产品质量抽查公告,公告显示,松下、小鸭、康佳等多家知名品牌家电质量抽查不合格。不合格原因集中在洗净性能、耗电量和能效等级方面。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gaofa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