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宫甄嬛传》看礼仪对错

   2023-05-12 互联网3350
核心提示:  《后宫甄嬛传》是一部长达76集的古装电视剧。在平时足以吓退许多观众的长度,这次却丝毫没有阻碍大众的收视热情,屡创收视记

  《后宫甄嬛传》是一部长达76集的古装电视剧。在平时足以吓退许多观众的长度,这次却丝毫没有阻碍大众的收视热情,屡创收视记录。与其他宫斗剧不同,《甄嬛传》让人津津乐道的不是心术权谋,而是所展示的清宫礼仪。

  清宫戏中,皇帝上下朝的程序几乎已成定式,一太监站在龙座前,拖长声调,高声宣布“上朝”“退朝”,然后是众臣下跪,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甄嬛传》开篇就是雍正上朝的仪式,一太监在大殿门外,抽响了三次鞭子,镜头拉近就是雍正上朝、群臣参拜的场景,没有人说话。

  该剧礼仪指导、温太医扮演者、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张晓龙说这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正确礼仪,有个专业术语叫“鸣梢三声”,“在清朝上朝并不是用嘴喊上朝退朝,上朝前啪啪啪三声鞭子响,意思是安静了皇帝上朝了;退朝的时候又是三声,意味着安静了皇帝退朝了。”

  绝大多数清宫剧里,皇帝都是高坐龙椅上,群臣站下面,或启奏或议事。但《甄嬛传》中,皇帝与朝臣议事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雍正一人坐在乾清门内,所有大臣都在大殿外站着,有本者上前启奏。

  张晓龙说,皇帝与大臣共处一室,仅限于皇帝单独召见大臣。“由太监宣召,大臣进屋后就会跪在一个蒲团上回话。”而正规的上朝议事,正如《甄嬛传》中的场景,这也有个专业说法叫“御门听政”,“之前在纪录片《故宫》里,就有专门一篇讲御门听政的。”

  有些清宫戏里,大臣动不动就交头接耳,人声鼎沸。张晓龙说,这也是不正确的。“比如《铁嘴铜牙纪晓岚》里,皇帝在上面坐着,下面大臣斗得不亦乐乎,这也不合当时的礼仪制度。按照规定,御门听政时众臣不得喧哗、耳语、咳嗽、吐痰等,否则将以失礼从严处理。”

  皇帝出行,人山人海的围观场面在清宫戏里屡见不鲜。《甄嬛传》改变了这一做法,比如皇帝在宫中出行,所到之处宫女太监都是面壁而立,让观众很好奇。

  张晓龙表示,围观皇帝是错误的做法。早年他曾特意请教过婉容皇后的弟弟郭布罗·润麒,“他说,你们现在的戏,皇帝出行,两边的老百姓都伸着头,恨不得摸着皇上,那是不可能的。皇帝出行的仪仗应该是这样的,前面有引领太监,嘴里发出嘘声,轰老百姓,老百姓知道皇宫里面出来人了,要面朝墙站着,要是没有墙,也是背朝皇宫。”张晓龙说,转过身去,第一目的是保障皇帝的安全,另外也是表达皇帝至高无上的威严,“龙颜是不能随便看的。”

  太医是清宫戏里的一个重要元素,曾有雷剧,太医给格格治伤,又是扒衣又是检视伤口。相比之下,《甄嬛传》中,张晓龙演的温太医诚惶诚恐,进退有度,颇为合理。

  张晓龙透露,太医如何给后宫娘娘们诊脉,历史记载是“悬丝诊脉”,因为宫廷尊卑有序、男女有别。太医为娘娘、公主们看病,不能直接望、闻、问、切,只能用丝线一端固定在病人的脉搏上,御医通过丝线另一端的脉象诊治病情,俗称“悬丝诊脉”。但这种方式如果在电视剧里直接呈现,显得太玄了,于是《甄嬛传》采用了变通的方式。“用一块布盖在手腕上,诊脉时,太医跪下,低头,不去看妃子们的脸。”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