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商务服务网】6月27日,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公共关系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新势整合传播机构共同举办的“2009’中国危机管理研究年会”在北京月亮河度假村成功举行。来自中国公关学术的学术精英和六十多位国内知名企业高管共聚一堂交流经验、分析案例,共享危机管理的智慧与力量。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廖为建到会并发表讲话,以下是演讲全文:
在危机预防中有两个基本假设:一是假设企业存在各种问题会引发什么事件,不要等到出事以后才去应对和处置;二是假设在这些问题上有人犯错会导致什么后果,不要等到犯错导致严重后果以后才去问责他惩罚他。这两个基本假设基于危机发生的两个基本定律。
定律一:只要问题存在,风险永远存在。我们不能保证一个组织没有任何问题,但我们要努力做到所有问题都是可控的。危机的发生往往就是因为问题失控。如果组织的各种问题没有能够得到及时的控制,小的问题就可能转变成大的事件。很多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是有可能、有机会、有条件去解决和控制的。管理者的价值就在于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只要对所有危机的易发部位、频发部位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良好的危机意识,具有良好的危机反应能力,那么各种问题就不一定会演变成危机。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事前的危机预防预控,使得危机不再发生。
定律二:只要人犯错,危机就难以避免。要使各种问题不演变成危机,还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在这些问题上人不能再犯错。一旦人犯错危机就难以避免。在很多紧急情况下,人的第一反应往往会出错。要使人的第一反应不出错,就必须事先设想人可能犯什么错,根据这种可能性去制定相应的紧急规范,通过事前的危机培训和演练,降低人的犯错率,提高人的纠错率。只要人不犯错、少犯错,危机就不发生或少发生了。管理者是紧急规范的制定者、倡导者、培训者,有责任事先针对人可能犯的各种错误去制定紧急规范,加强全员的危机教育、危机培训和危机演练,提高全员的危机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
全员的危机意识和全员的危机反映能力是危机管理的第一道屏障。中国正处在危机频发的发展阶段、高风险的社会发展时期,亟待构建全员的危机管理文化和安全管理文化,以力保组织的安全、社会的安全和国家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