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删帖操纵网络舆论 知情人揭利益链

   2023-03-08 互联网4760
核心提示:这是一个随时可能诞生奇迹,也随时可能诞生荒谬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海量传播成为现实,一个潜伏网络背后的另类行业—

这是一个随时可能诞生奇迹,也随时可能诞生荒谬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海量传播成为现实,一个潜伏网络背后的另类行业——“删帖公司”应运而生并迅速走红全国。这个自称“网络危机公关”的从业群体,以其混迹网络江湖“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行事原则,被形象地称作“网络黑社会”。

    业务范围从地方贴吧到大型门户网站,服务项目从删除诽谤帖到新闻撤稿、软文发布……这些通常只以QQ号和账户示人的“隐形公司”,何以拥有如此大的能量?又是哪些人的危机需要如此“公关”?近日,记者对我省“删帖市场”进行了调查

    商业删帖操纵网络舆论

    网络给大人物机会,也给小人物机会。当很多人还在感念网络面前众生平等的时候,一些精明的“先觉者”已经在用“机会”换取银两了。

    不久前,在我省某地级市从事网络工作多年的小C(化名),受一位私交不错的官员之托,为其操作了一批删帖活儿。从最初谨慎尝试到后来轻车熟路,小C对“删帖行业”越来越熟悉,甚至结交下几位具备长期合作潜质的业内“弟兄”。得到隐去敏感内容的承诺后,小C提供了一段他与某“危机公关公司”洽谈业务的QQ聊天记录——危机公关:危机公关公司。主打负面删除、新闻撤稿、软文发布。

    小C:哦,幸会!有事请教。

    危机公关:是有负面要处理吗?我可以处理各种负面报道、诽谤帖。

    危机公关:关系很多。要不要试试?

    小C:好的,我正托人联系网站,如果不行就找你帮忙。

    危机公关:由我们出面可以加快进度!我们可以说是企业和编辑之间的桥梁……

    小C:我在等消息……

    危机公关:那好,有需要再找我!

    ……

    小C:你有××网的关系吗?

    危机公关:和每个网站都有关系,除了政府网站。

    危机公关:新浪、雅虎、网易、天涯,关系都不错!

    小C:真的吗?如何收费?

    危机公关:你在××网上有负面?

    小C:是。

    危机公关:你是企业、政府还是个人?

    危机公关:要看帖子的影响力。一般博客论坛1500(元)以内可以搞定,新闻贵点,删除要冒风险。

    小C:好吧,××网上有个关于×××的负面。

    危机公关:给我链接。小C:……

    危机公关:嗯,看到了。这个最少3000(元)。

    小C:有无商量余地?

    危机公关:如果感觉不合适,你可以继续等网站消息。

    小C:我给朋友打个电话,稍等。

    危机公关:我们都是为对方考虑,快速撤稿。

    ……

    小C:好的,成交。给我账号。

    危机公关:合作愉快!

    不长时间内,小C先后与省内外多家删帖公司有过合作,在他手头的删帖付费明细中,有大型门户网站的身影,有“业内”称作“小野站”的“××维权”、“××监督”网,也有百度贴吧和转载有相关内容的个人博客。单笔费用从500元到1万多元不等,多数在3000元-6000元。小C说,删帖费用只有大致行情,没有绝对标准。对价位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网站大小、内容热度、删除难度以及当事人流露出的删帖需求迫切程度。

    粗略统计,小C共为他的官员朋友删除大小近20家网站的负面信息,费用累计不下5万元。之后记者按照小C的“付费明细”点击数家网站相关链接,发现所涉页面要么“无法显示”,要么已由正面宣传替代。

    知情人揭秘灰色利益链

    小F在省城从事新闻工作多年,业内熟人颇多。5月初的一次小型聚会中,有朋友扯出眼下热门的“删帖公司”话题,小F微微一笑说:“我就是。”

    小F坦言,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利用工作便利和人脉删人情帖早已有之,“专业删帖”,不过是这一行为商业化的结果。所谓“删帖公司”,其实是这些“兼职者”的一个“马甲”。

    他还透露,以“删帖公司”名号示人者多数并无直接删帖的条件和能力,他们所做的,是在拥有删帖之便的网站编辑或版主与客户之间牵线搭桥,充当“掮客”。有志开展这项业务者,通常会在前期有一些投入用作“铺路”。之后的合作中,利益链不断得以加固。除公关网媒编辑、版主外,还有一条删帖途径是通过技术手段侵入网站后台。后者风险和难度较大,业内使用较少。但在商谈遇阻时,他们有时也会以“黑”掉网站要挟,达到逼迫对方同意删帖的目的,遇到比较“顽固”的发帖人,他们还会以“中间人”身份直接找对方调停。实在不行时便另辟蹊径,用大量发软文的办法来达到压制负面的效果。

    小F说,虽然正规网站均有严格的删帖规定,但网媒编辑、论坛版主等私下删帖赚银子,几乎是业内人尽皆知的秘密。为了回避“商业删帖”一说,有的网站会要求当事人提供正面宣传稿件,在删除负面时直接替换,所收费用则被称作“广告费”。一些小网站和论坛、贴吧,私下里对负面内容十分欢迎,甚至相互结为同盟,一家被成功公关,另外几家便会迅速转载,期待“财神”光顾。也有人从中发现商机,热衷在个人博客中转载此类内容,以至有些负面帖子不理还罢,越删越多。在数量众多的百度地方贴吧,删帖亦有“内部潜规则”。据小F所知,吧主以注册时间长短不同有大小之分。“小吧主”的删帖所得,通常要向“大吧主”上交一部分,因为大吧主可以看到他的吧务日志和删帖记录,有权提拔或罢免他的“职务”。

    小F透露,委托他删帖者以官员居多,涉及负面内容多是个人腐败问题。偶然也有基层政府部门要求他代为处理网络不利信息,甚至曾有人提出,希望将其所在部门的这块业务整体承包给他。小C则表示:网络虚拟身份使得发帖者不必负太多责任,网上负面信息真真假假,夸大扭曲甚至完全捏造都有可能。因此不独贪官会“破财消灾”,一些原本不错的官员,为防止负面舆论惊动上层影响仕途,有时也会选择花钱删帖,为自己赎回“清白”。

    一根无形却硕大的灰色“利益链”,使得“删帖公司”这一畸形的网媒“寄生胎”,在法律边缘地带得以茁壮成长。

    谁为网络舆论黑市埋单

    在言论自由和网络秩序的博弈中上下其手、舍义逐利的“商业删帖”,已然引发网络社会广泛关注。

    今年3月10日,百度官方博客发表一则《百度公司关于网络删帖的声明》。《声明》称,凡符合法律规定的投诉请求,百度公司均依法予以处理,公司从未授权任何人删除百度网站中的信息;任何声称支付费用就可以删除百度网站中信息的行为均属违法欺诈行为。

    3月16日,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发布《网络公关服务规范》(指导意见),这也是我国针对网络公关业务的首份行业性标准文件。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会采用曝光违规公司名单等方式,落实规范实施,完善网络公关服务。

    然而时隔两个月,网络商业删帖显然并未得到有效抑制。

    作为网络社会参与者的普通网民,对删帖商业化运作又如何看待?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网友。

    网友“鹰”首先用三个字表达他对此的看法——黑吃黑。他认为,每一个声音的出现,都代表一种利益诉求的存在。“删帖公司”的逐利行为,在侵犯发帖人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剥夺了众多网媒受众的知情权。在海量信息传播中,要网络真空般纯洁不可能,相反,网络恰恰正是通过客观全面地为公众提供各种信息,允许网民表达看法,来保障公众的言论自由和知情权。即便是虚假负面信息,也应以公开澄清的方式回应,而不是一删了之。他还指出,发帖诽谤他人应该依法治理,同样,删除正常的监督言论也涉嫌违法,删帖者亦应受到法律惩罚。

    网友“时间灰烬”则认为,删帖公司的出现,为金钱操纵舆论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只要舍得出钱,官场腐败者的网络形象可能是廉洁奉公;产品质量不过关的商家,也可轻易拥有清一色的用户好评。与自然界生物链能量与物质无限循环十分相像,商业删帖,正在“网络生物链”的进化中,衔接起一个“金钱至上”的新序列。如不及时拦截,这种恶性循环必将蔓延至现实社会,真相、良知和诚信终将背离我们,越来越远……

    近年来,互联网已被公认为是促进公民言论自由和社会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平台,当网络舆情的方向由金钱摆布成为可能,当现实社会的诚信底线在虚拟世界率先沉沦,如何根治网络公关乱象,为数亿网民营造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已经成为政府应及早面对的一个课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