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3日,腾讯与360同时发表声明向中国网民道歉——在工信部的调解下,双方决定休战,握手言好,一场惊动中国、震动4亿网民的“鹅虎”之战终于告一段落。
在这场争端中,企业之间进行着惯常的利益争夺,而无辜网民则再次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对此不少用户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对这种企业争斗伤到用户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有用户称“这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资深网民深感耻辱的一天”。
鹅虎之争:中国互联网史的第一恶战
360和QQ的口水之战愈演愈烈,引来亿万网民的在线围观。这场高潮迭起、剧情堪比美剧、全民娱乐的口水战把腾讯和360都推向了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这场互联网用户争夺战的江湖PK恶战中,两大高手各出奇招。
一、360主打“弱者牌”,争取舆论支持的制高点
在这场舆论的“口水战”中,360选择了扮演“弱者”的角色。人们普遍同情弱者,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在一场即使是公平的竞争中,人们也会偏向于给以弱者怜悯和支持。
9月30日,360就已经给全国的网民发了一封名为《用户私隐大过天》的信,在信中360强调了作为“弱者”的身份,说明“不想与腾讯打口水战,360也没有这个实力”。
11月3日,腾讯在《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中表示,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360随即推出了“WebQQ”的客户端,但腾讯随即关闭WebQQ服务,使客户端失效,事件仍在紧张发展“口水战”正式上升为刀刀见血的肉搏。网络大战达到了高潮。
360“弱者”的形象一开始就为360带来了舆论支持的基础。这样的定调,让网民自然而然认为腾讯很有可能欺负360——接下来的一切动作,腾讯辩解没有窥探用户隐私、联合五大网络企业封杀360等等,都会被认为是腾讯欺压360的手段。这一个回合,在网络舆论上双方难分上下,但在用户心理上腾讯吃亏很大。
360还适时推动力舆论潮流的发展。据报道,360拥有一支自己的网络军队,军队拥有7万发帖人,12万点击人。网络水军加入战争后,迅速占领网上各个部分,在各大门户网站,贴吧、论坛、博客,甚至QQ群中发帖、顶贴,引导舆论方向。放眼网络,几乎每个领域都有他们的身影,通过各种形式为360摇旗呐喊,在短时间使舆论迅速倒向对360有力的一面。些传播速度惊人的内容一经网络散布,旋即形成了一股具有煽动性意味的势力,打得腾讯毫无招架之力。
二、以“正义”为旗号,打响用户争夺战
无论360还是QQ都在坚称自己是从用户的利益出发,为用户服务;两者都在抢夺道义的制高点。
2010年5月,腾讯新发布了QQ医生的升级版QQ电脑管家,包含云查杀木马、系统漏洞修补、实时防护、清理插件等多项安全防护功能,与360安全卫士展开直接竞争。
9月27日,360推个人隐私保护工具360隐私保护器,目标直接瞄准QQ软件,360与腾讯在客户端领域再起冲突。360方面新闻稿引述了中国互联网协会对流氓软件的官方标准,明确将具有“未提示用户或未经许可,恶意收集用户信息的行为”的软件定义为“流氓软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