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 重在交流与借鉴
记者:今年纺织之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走访重点是职业教育,您认为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区别有哪些?走访职业院校的意义何在?
倪阳生:教育学会对于教学成果奖的走访是一年本科教育,一年职业教育,今年我们增加了四川的几所院校,且总体的教学成果和改革也有所加大,比如“卓越工程师”项目。
本科教育注重学科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理论基础体现的更多。而职业教育则强调校企合作,要求教师每年有一定时间在企业工作,甚至学校一半的教师都是企业的能工巧匠在兼职。因此,职业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2年教学成果的申报主要面向职业教育院校,因为职业教育决定着国家和地区产业竞争力,职业教育反映了产业的素质和能力,职业教育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水平。
记者:多年来,学会评选出众多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这些成果如何转化为对同类院校的借鉴和指导?
倪阳生:1999年我国的高校开始扩招,大学生从几十万增加到几千万,师生比例加大,教学质量的滑坡不言而喻。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开始鼓励教师投身教学改革,每个学校所处的位置不同,教学对象也有差异,就业环境更不相同,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育人经验,而学会就是要鼓励大家把优秀的经验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
教学成果很难计算其转化率,没有硬性的衡量标准,我认为它的意义在于交流与借鉴。科学家可以按着预想的蓝图去实验,但教育是实打实的试验,它的每一步都可能迈得很小,但都是教育者不断完善的结果。一个教学成果从立项到实践再到总结完成至少要3年的时间,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对人才的培养一定会有益处。我们希望加大对纺织之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宣传,让其借鉴意义和辐射作用惠及全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