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防产业迎来了数字化监控的全新时代,视频监控平台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同时视频监控设备开始走向智能化和便捷化。据了解,未来中国视频监控市场的发展趋势便是家庭化、民用化。的确,在现实生活中,监控摄像头的应用似乎为市场解决了不少需求。然而,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在“立功”同时,也再度引发媒体和民众热议“要安全,还是要隐私”。
屡屡破案成“英雄”
4月15日,波士顿国际马拉松赛期间突发爆炸事件,3人死亡、上百人受伤。3天后,联邦调查局公布两名嫌疑人照片,呼吁公众协助搜捕。
照片截自事发当天马拉松终点附近的监控录像,清楚显示“嫌疑人一”身穿深色外套,浅色裤子,头戴深色棒球帽,背黑色背包,“嫌疑人二”则身穿深色衣裤,头戴白色棒球帽,背浅色背包。除照片,联邦调查局还公布了两人在发生爆炸的大街上一前一后行走的视频。得益于摄像头提供的线索,嫌疑人迅速落网。
自“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政府开始在地铁、广场、办公大楼等公共场所密集布设监控摄像头。有报道说,波士顿市政监管的摄像头有大约150个,而在人口更多、发生恐怖袭击可能性更大的纽约,市政安装3000多个监控摄像头,主要集中在位于市中心的曼哈顿区。
一些城镇向州政府申请专款购买监控摄像装备,装在高速公路、大型购物中心等人流量大的地点。一些社区和学校还自建独立的安全监控系统,希望用“全方位无死角”的摄像头网络记录可能发生的犯罪行为。新泽西州费尔利?迪金森大学7年前就在校园里安装190个监控摄像头,分布在教学楼、停车场、健身馆,甚至宿舍走廊。学校公共安全事务主管迈尔斯说,监控系统帮助警方侦破多起宿舍楼的盗窃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