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1 灾区震后房贷政策有无调整?
银监会尚未公布灾后重建优惠政策
针对灾区震后房贷政策,工、农、中、建四大行相关人士表示要看银监会的统一安排。目前银监会尚未公布灾后重建的金融优惠政策,在汶川地震时,银监会曾要求灾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灾前发放灾后不能按期偿还各类贷款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执行“不催收催缴、不罚息,不作不良记录,不影响其他救灾信贷支持”的“四不政策”。
此外,地震发生后,中国保监会向正在灾区执行震后理赔任务的保险公司下发要求,一是取消定点医院限制,被保险人到临时救治医院或乡镇卫生院治疗,保险公司将按照定点医院理赔标准进行赔付。二是延长保费缴费期,对于因地震灾害而不能及时缴纳续期保费的灾区客户,缴费宽限期延长至120天。
三是对于灾区客户延迟报案造成的额外费用,或因地震造成保单遗失、污损需要补发保单的,保险公司免收相关费用。四是灾区客户使用保单进行抵押贷款的,保险公司减免保单复效利息。
据保监会统计,截至23日,四川省48家保险公司接到涉及芦山地震理赔报案1396件,其中有效报案895件,死亡人数47人,伤残人数121人,预计赔付金额为1.42亿元。
2 灾区该按怎样的标准进行重建?
地质条件不稳定“不能高标准重建”
“汶川地震后,有一些老百姓盲目搞农家乐,贷了很多款,结果泥石流一冲,比灾民还惨,因为地震时国家还有救助,现在这些百姓却成了债民,没法偿还了。”国家减灾委委员程晓陶说,芦山在几个月后面临的危险甚至更大,而且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地质条件不稳定的状况,因此当地的山区根本不能高标准重建,否则损失会更大。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唐川认为,现在判断可能出现大规模搬迁,部分房屋危害性较大,需重新选址。“不管怎么说,重建前,哪怕此前已在汶川地震后做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现在芦山地震后,灾区还是要重新评估,也要建立起次生灾害预警系统,及对重大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四川省副省长钟勉称,现已开始灾害损失评估工作,界定重建范围。至于芦山地震是不是之前的汶川地震的余震,还在调查中。
3 堰塞湖处理怎么保障安全?
处理堰塞湖先估稳定性
国家减灾委委员程晓陶认为,在汶川地震中一些应急做法也并不有利于山体稳定,如对堰塞湖的处理中,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例子。
“汶川地震形成了30多处大型堰塞湖,当时是全力以赴、用各种手段进行清除,”他说,“但实际上,山区为什么形成峡谷,是因为河道下切,但河道下切对山体的稳定是不利的事情。”
他解释,历史上形成的堰塞湖,有些结构稳定的至今仍保留着,形成阶梯深潭结构的河道,阻止了河道下切,并产生了丰富的生态功能。
“所以当堰塞湖出现后,特别是有巨大石块的,一定要对其稳定性和影响做出评估,判断哪些堰塞湖要消除,哪些不需要消除。”
4 芦山地震后余震为何较多?
“余震多少没一定规律”
截至昨日20时,四川雅安地区共监测到余震4754次,目前最大余震为5.4级。四川省副省长钟勉表示,此次地震的特点之一,便是余震多,其中4级以上地震发生了25次。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张晓南解释,一个地震的余震多少,没有一定的规律,“每个地震的类型和特点都不一样,余震是多是少都是正常的。”根据以往大的地震发生规律,都有一个能量衰减过程。他估计,芦山地震余震期大约会维持几个月,而是否用年来衡量,现在还不太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