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利率打折存款利率上浮
“贷款利率基本上都是下浮的,北京大公司多,银行没有议价能力,你不下浮就找别家银行了,即使不找银行贷款,大公司也可以通过发行票据、债券等其他融资手段。”北京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对公业务经理表示。贷款利率打折意味着银行从中获得的利息收入减少。
与此同时,在去年6月份之后,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银行普遍上浮到顶,最近作为五大国有银行之一的交通银行在广东、山东等部分省市对存款利率浮到顶,体现出大型商业银行为争夺存款进一步放开存款利率上浮幅度的趋势。存款利率被迫上浮,银行将付出更多的成本。
一增一减中,银行的利润空间被压缩。
招行行长马蔚华此前表示,由于中国银行业收入来源的80%以上依赖于存贷利差,且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国银行业而言,无疑是一场生死考验。
对于利率市场化,建行行长张建国表示,去年建行将近60%的存款都进行了重新定价,今年开始剩下的另一部分存款将继续重新定价,随之贷款也将进入重新定价时期。今年银行净息差有可能稍微降些,但是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并不是一年就能结束的。”张建国说。
责任编辑:戴亮
战略转型是必然选择
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然起步,而且还将进一步深入。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建议,战略转型是银行面临利率市场化的必然选择。一方面银行要从传统的依赖于存贷业务和利息收入,转向依赖和强化中间业务;同时也要不断发展金融创新,推动混业经营,寻找更多的盈利点。从原来依靠大企业、大公司转向做中小企业、做零售客户。
这种改变已经悄然发生。杨凯生在上周的业绩发布会上就透露,作为全球资产规模第一的银行,在2012年已经有意控制资产规模的增长。他认为,中国经济还过分依赖银行贷款、间接融资,这并不是一个健康的模式,走一条总资产规模不再无限扩大,但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是必要选择。
“只有利率市场化了,银行业恐怕才能成为真正的银行。”郭田勇说。
责任编辑:戴亮
逾期贷款总额相当于净利一半
隐忧3
在净利润增速放缓之外,2012年的银行年报展示的另一个焦点是:不良贷款集中浮现。
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工、农、中、建、交五大行2012年实现净利润7746亿元,盈利增速接近14.9%,然而其不良贷款总额超过了3200亿元,逾期贷款更是超过4000亿元,约相当于净利的51%。
五大行仅农行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双下降,截至2012年末,农行不良贷款余额858.4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5.1亿元。中行、工行、建行则都是不良贷款率降但不良贷款的余额上升,交行还出现“双升”。
股份制银行的情况则更为糟糕,已披露年报的所有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均为“双升”。平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一倍之多,浦发、中信也有约50%的增幅。
多家银行不良贷款集中于温州
记者发现,各家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和分布具有相似性。2012年的银行不良贷款有两个关键词:温州、制造业。
“银行与企业互不信任”
浦发银行2012年新增不良贷款90%来自浙江地区,而这其中75%来自温州,不良贷款存量的85%来自批发和制造业。招行不良贷款增量近七成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平安银行不良贷款同样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温州、杭州、宁波、上海四家分行的不良资产增量占全行增量的88%。
一位温州当地金融业人士表示,在温州,以中小企业为主,而银行的放贷对象一般也都是中小企业主,所以银行针对江浙地区的中小企业主也设计开发了许多适合他们需要的产品。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银行业务拓展方式上显得有些激进,信贷准入条件和利率水平都可能低于同行同类产品,然后刚好遇上温州中小企业流动性危机。
据温州当地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末,温州银行业不良贷款率环比上升32基点达3.75%;不良贷款额增加175.89亿元。
由于温州地区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不少银行已经在温州地区抽贷、压贷,有些大银行的高层甚至表示可以放弃温州。
温州日胜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陆榕说,自从2011年底温州跑路潮之后,温州民间借贷一直不温不火,大家都在担心风险并没有完全暴露出来,惜贷的现象非常严重。而现在温州企业与融资机构的信用度越来越低,银行不相信企业,企业也同样不相信银行。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告诉记者,现在他每天最怕接的电话,就是有企业家问他贷款到期了到底还不还。周德文说,他不知道如何作答,“如果建议最好不要还,银行就会抽贷,这等于让企业家失信;如果劝导其还贷,企业还贷后可能再也无法获得新贷款。不仅银行与企业互不信任,就连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基础,也在不断削弱”。
责任编辑:戴亮
今年不良贷款率或上升
2008年为稳定经济我国出台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商业银行也进行了一场信贷“大跃进”。外资投行频繁借此看空中国银行业。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研究部主管王志浩的研究报告分析,2013年银行业不良贷款预计将会显著上升,未来5年非常有可能发生的是,中央政府将要为银行系统再注资。“在行政力量左右之下,银行在经济低迷时被迫更积极放贷,而随着不良贷款规模增加,大约每10年一次,政府需对银行体系组织救助。”王志浩认为。
瑞银证券判定,短期经济企稳或使得不良贷款上升的压力有所缓解,但中期不良贷款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
工行行长杨凯生的一席话道出了银行正面临的不良贷款压力:“在目前相当低的中国不良贷款率水平上,还要让不良率持续双降已经很难。”工行2013年的经营目标是不良贷款率将控制在1.2%,2012年工行的不良贷款率为0.85%,这意味着这家中国银行业的排头兵在2013年不良贷款率将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尽管如此,国内机构则相对较为乐观。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不良贷款上升是宏观经济调整下行的必然现象,几乎所有银行家都会把风险防控作为管理银行的头等大事,而中国银行业经过10年的发展,经营水平和风控水平与10年前相比已有了根本性改善。
郭田勇认为,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银行业的坏账率仍保持低位,总体来看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仍将有所增加。




